第二十一期 101年11月

【專題論述】


大學圖書館學習區的建築環境(演講內容摘要)
我在臺大學開的日子
興閱坊─中興大學圖書館建置與管理經驗分享
從全球化與在地化重新定義大學圖書館的角色
不只是一座美術館
【服務與推廣】
簡吉資料展
多媒體中心影展活動一百年回顧 
全新圖書館自動化系統啟用推廣活動紀實
「關懷失智‧情深憶重」圖書影片展及電影欣賞座談活動紀實
成大圖書館醫學院分館一百年視聽資料推廣紀實
 
 
【館務紀要】
退休感言
國立成功大學圖書館一百年回顧
國立成功大學圖書館一百年大事記
 
 
 
   

 

我在臺大學開的日子



王昕馨
國立臺灣大學教學發展中心

壹、學習開放空間(Learning Commons)

  為甚麼要有學習開放空間?其建置的目的是甚麼?

  學習開放空間其目的價值在於增進學術討論與促進交流氣氛,並且營造一個很舒適的空間讓讀者使用,這也是學習開放空間存在最重要的價值。但是在校園內也有很多可以進行討論的空間,例如各系系館內或是學生宿舍的交誼廳也有讓學生彼此討論的空間。學校提供這些空間給學生使用應該就足夠了,為甚麼還要特別建置學習開放空間呢?

  事實上,學習開放空間具有普遍性和多元性的特色,例如電子系的學生要與其他系所的同學們一起討論寫報告,到底是要去電子系館或是其他系館呢?這時候在約定討論地點時就會有地域歸屬的問題。所以假設在學習開放空間裡,它是一個跨多元性、跨系所的空間,它不隸屬於某一系所,也不像宿舍的交誼廳有性別上的進 入限制,所以學習開放空間就可以解決這些問題。臺大是比較早期進行學習開放空間建置的大學,當初的建置目的是希望可以把「討論」這個概念引入。因為傳統的臺灣教學模式都是重視紙筆測驗,屬於單向的傳授,很少進行討論式、交流式的雙向溝通,尤其是在高中以前很少有這種互動的教學方式。所以臺大到國外參訪時,就特別希望可以把相互討論這個概念帶進來,因為互動式討論在國外是很普遍的現象。我們希望可以建置一個非常棒、很舒適的學習開放空間讓大家使用。學校內的一些行政單位或是圖書館就可以利用學習開放空間這個概念,讓學校裡可以建置更多這樣的學習開放空間,讓學生可以進行學術討論。

一、 活動一:請與會者畫出心目中理想的討論空間
  請大家先想想看,在你們心中很舒適的學習開放空間是甚麼樣子?先請大家畫一個地方,這個地方是可以讓你們感到非常舒適愉快的地方,在這裡可以讓你和三五好友自在的閱讀、開心的暢談。你們可以使用鉛筆或原子筆,但是不可以使用立可白或是橡皮擦修改。

  〈分享一〉: 我畫的是在成大校園裡的大榕樹下,微風徐徐,與三五好友在樹下交談。無論是一個人、多人的團體,或是一對一,在這個環境下都不會互相干擾,感覺就是一個很和諧的畫面。

  〈分享二〉: 我畫的是一個比較小的空間,有和式地板和兩層的矮櫃,從旁邊的落地窗可以清楚地看到外面有造景的綠色植物,在這樣的環境內閱讀,感覺會很舒服。

  在建置學習開放空間時需要和設計師溝通合作,但在與設計師合作之前要先把自己心裡要的感覺描述出來,這樣有助於之後和設計師之間的溝通。畢竟使用者是自己學校的學生,而各位是最了解學生需求的人,設計師不見得可以了解每個學校學習開放空間的需求及定位,所以彼此之間需要交換意見。

二、臺大學習開放空間
  由於臺大學習開放空間位在總圖書館的地下室,所以無法有大片的落地窗及外面的造景。我們一開始想要的是線性的設計及花園的意象;我們使用了原木的線條(衡樑)和原木色的長條沙發,主要是要把自然的感覺帶進來,地板也是大地的顏色。來到這裡進行研究討論的師生們,就像是在很愉快的大自然環境裡的農夫,他們所創造出來的學術果實,像是盛開的花朵,我們這個地方還有樹,雖然位處地下室,但是我們盡量把自然的元素帶進來。這是我們設計開放空間的意象(圖一)。


圖一 臺大學習開放空間 (一)臺大學習開放空間基本資料

(二) 臺大學習開放空間的館內規劃和設備我們將空間內規劃成下列區域(圖二):

  1. 意象區(圖三):入館處會看到一個非常具有設計感的橘色沙發。這個有別於館內其他的設備和沙發,讓大家可以感覺到這個空間真的與館內其他地方不同,我們要呈現出獨特及舒適的感覺。
  2. 討論區(圖四):此區設計為長沙發,但如果進行討論時,大家並排坐在長沙發時會比較難討論,所以另外擺放活動式的豆腐椅子(方塊椅)。學生在討論時就可以自由的移動、變換位置。還有學生們最喜歡的圓桌區,就像是外面的咖啡館,有一張圓桌、幾張椅子。雖然是在地下室,但是我們盡量利用自然燈光以及綠化的東西,營造出舒適的感覺。
  3. 諮詢小間(圖五):學習開放空間和本校的課業輔導制度互相配合,所以規劃了諮詢小間讓學生可以在這裡詢問課業問題。房間內的書櫃放置很多圖書,創造了一個很棒的意象。
  4. 會議室(圖六):我們將其設計成有14個座位的空間,並有一個綠樹圖案的活動式隔屏。假如學生們進行討論時不希望被打擾,可以把活動隔屏拉起來,就變成是一個類似包廂,比較獨立的討論空間。裡面有一面180公分高的玻璃白板,學生在討論時有任何的想法都可以用白板筆直接寫在上面;如果需要使用投影機,可以把投影屏幕放下來使用。例如有一次數學系的同學討論微積分,他們在整面白板上寫滿數學公式,討論得十分熱烈,一般而言,學生很喜愛並善於利用這些設備,來進行討論等學習活動。
  5. 資料檢索區(圖七):資料檢索區空間比較小,我們提供了2台電腦讓學生可以上網檢索資料。


圖二 臺大學習開放空間平面圖 圖三 意象區

圖四 討論區 圖五 諮詢小間

圖六 會議室 圖七 資訊檢索區

三、臺大學習開放空間入館人數
  從規劃之初我們就花費了很多時間和心力進行設計以及氣氛的營造,所以相對地使用成果反映在驚人的入館人數上(表一)。從2006年10-12月短短2個月就累積了5,000人使用,從2007-2010年的使用人數都是呈現快速成長。2010年的使用人數大概有5萬人,常常都是座無虛席,這個學習開放空間在臺大是非常受歡迎的。到國立了2011年入館人數有稍微下降,因為一個空間一定有使用人數的上限,假設人數更多的話,環境就會變得比較吵雜,而且也缺乏舒適感,所以2011年人數有稍微調降,因為空間的載量真的沒有那麼大。另外2011年臺大很多系館和行政單位也開始將自己單位裡的閒置空間規畫成學習開放空間,所以學生又增加了許多可以討論的場所,這也影響了我們的入館使用人數。


表一  2006-2011年臺大學習開放空間入館人次

第 1 2 3 4 5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