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期 101年11月

【專題論述】


大學圖書館學習區的建築環境(演講內容摘要)
我在臺大學開的日子
興閱坊─中興大學圖書館建置與管理經驗分享
從全球化與在地化重新定義大學圖書館的角色
不只是一座美術館
【服務與推廣】
簡吉資料展
多媒體中心影展活動一百年回顧 
全新圖書館自動化系統啟用推廣活動紀實
「關懷失智‧情深憶重」圖書影片展及電影欣賞座談活動紀實
成大圖書館醫學院分館一百年視聽資料推廣紀實
 
 
【館務紀要】
退休感言
國立成功大學圖書館一百年回顧
國立成功大學圖書館一百年大事記
 
 
 
   

 

我在臺大學開的日子



王昕馨
國立臺灣大學教學發展中心

肆、補充資料:

一、第二學習開放空間:
  入口處也是意象區,有橘色的沙發和檯燈。第二學習開放空間是在4樓,屬於比較開放的空間。之前有提到空調的問題,因為不是在地下室所以沒有空氣無法流通的問題。地板的部份,因為第一學習開放空間(LC1)在設置時,以為有地毯的話走起路來較沒有聲音,但是後來發現清潔上滿困難的,所以第二開放空間改用木質貼皮的塑化地板,拖地、掃地都非常方便,惟獨需要特別注意椅子磨損地板的問題,需要請廠商提供耐磨的地板。這裡採光很好,一樣有圓桌,LC2與LC1可以容納的位置大約有60-70個人。但是LC2就增加很多小圓桌,捨去長沙發,因為佔空間,討論時也不方便移動。所以各位可以依照你們的空間大小做調整。後來沙發都是挑個人座的椅子,這種椅子便於討論時移動,不會被限制住。在有限的空間裡,這些活動式椅子與桌子就可以做較好的利用。
  因為我們是屬於教學發展中心的學習組,所以很重視學習活動,貓頭鷹就是一個學習的象徵,我們將它做成壁貼貼在入館大門上,所以入館一進來就有意象的部份,展示台也放了很多與學習有關的DM(圖二十二~圖二十四)。
  館內的空間有一些無法立即改善的問題,例如空氣品質或是音量的問題,我們需要思考和尋求其他改善的方法。如果有些部份是我們有主控權可以立即改善的,我們當然要積極地進行改善的工作,如此才可以維護學習開放空間的品質。所以長期維護是很重要的工作。

二、臺大其他單位的學習開放空間:
(一)管理學院的立智學習中心:
  臺大學習開放空間的第一炮非常地成功,直到2011年臺大其他單位也開始陸續建置學習開放空間,像是管理學院有立智學習中心,有活動式的椅子並設有期刊區,因為管理學院非常重視資訊的即時性與交流性,所以放置了很多財經雜誌。後來校內很多其他單位的學習開放空間就慢慢的調整其定位,例如管理學院就會特別考慮管院學生的需求,然後建置屬於管院學生適合的空間(圖二十五∼圖二十七)。

圖二十二 第二學習開放空間

圖二十三 第二學習開放空間

圖二十四 第二學習開放空間

(二)國際事務處開放空間(Global Lounge):
  因為特別重視外籍學生,所以在意象區放了很多國家的國旗,多國融和的概念就引進來了。國際事務處建置的Globa lLounge是可以用餐的,因為國外的學習開放空間是可以飲食的,所以就把這個觀念帶進來,讓學生們可以在裡面飲食、討論。這裡還有寄物區,學生可以在這裡寄放物品(圖二十八~圖二十九)。

圖二十五 管理學院立智學習中心

圖二十六 管理學院立智學習中心

圖二十七 管理學院立智學習中心

圖二十八 國際事務處開放空間

圖二十九 國際事務處開放空間

(三)洞洞館:
  洞洞館是臺大校內非常有歷史的建築物,當時因為要進行改建工程,所以就利用這次改建機會建設學習開放空間。剛開始因洞洞館沒有足夠的經費,所以他們沒有推動有關學習的服務。但因他們與小餐廳結合,工讀生就是臺大學生,販賣臺大自製的牛奶和麵包。小餐廳的意象區就是洞洞,放置了幾張桌子和椅子,開放空間就形成了。因為這裡沒有安排學習活動,所以其開放空間可以很多元。所以大家要思考自己的定位是甚麼(圖三十~圖三十二)。

(四)一活餐廳:
  一活餐廳是臺大的學生餐廳,所以這個空間比較髒亂,但好處是討論區就設置在學生餐廳旁,學生可以邊吃飯邊討論。因為學生們平常的上課行程很滿,他們可以利用中午吃飯時間討論,直接把筆電帶過來而且可以無線上網(圖三十三)。

圖三十 洞洞館

圖三十一 洞洞館

圖三十二 洞洞館

圖三十三 一活餐廳討論區

【附註】:本文中所有照片的版權為臺灣大學所有。
本文為知識經濟時代之圖書館服務系列十九--「學習共享空間實務分享—我在臺大學開的日子」(101.05.14)專題演講記錄,由郭育禎、鄭嘉川協助整理,並經主講者過目同意刊登。

1 2 3 4 5 6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