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期 101年11月

【專題論述】


大學圖書館學習區的建築環境(演講內容摘要)
我在臺大學開的日子
興閱坊─中興大學圖書館建置與管理經驗分享
從全球化與在地化重新定義大學圖書館的角色
不只是一座美術館
【服務與推廣】
簡吉資料展
多媒體中心影展活動一百年回顧 
全新圖書館自動化系統啟用推廣活動紀實
「關懷失智‧情深憶重」圖書影片展及電影欣賞座談活動紀實
成大圖書館醫學院分館一百年視聽資料推廣紀實
 
 
【館務紀要】
退休感言
國立成功大學圖書館一百年回顧
國立成功大學圖書館一百年大事記
 
 
 
   

 

退 休 感 言



楊明宗前館長
(任期:民國 87 年~90 年 7 月)

楊館長及各位曾共事多年的好朋友們:

  民國87至90年,計有3年的期間在此與大家共度美好的時光,但自卸下館長兼職後,由於工作忙碌即少有機會回來看看大家,如今正式從教職退休,應有較充裕的時間回來閱讀好書。尤其前些時候已完成一本通俗之統計書初稿,需要常來查閱一些相關的資料充實內容,因此會有更多的機會來叨擾大家,希望大家不吝指教。

  在臨退之際承蒙諸位賜贈珍貴且別具深意之厚禮,真是愧不敢當,在此要特別表達由衷的謝意,感謝大家的美意,及以往在館長任內所給予之支持與協助,至今我仍然非常珍惜及懷念那段時光。今早因有現在的相聚安排,特別回憶了一些與大家共事時的點點滴滴,願擇其較具意義者與大家共享。

  初到圖書館服務之際,由圖書館負責督導之「成大書城」因服務不符讀者需求,並經督促改善未見起色,學校政策上決定提前終止合約,由圖書館執行後續之相關事宜。但書商不願搬遷,只好訴諸法律途徑解決,此事讓採編組蘇淑華組長相當困擾,所幸在她的努力及法律顧問王成彬律師的協助下,最後順利地解決問題。

  圖書及期刊的採購原本進行順利,但在民國87年政府採購法公布後,對於具有專屬權利及獨家供應之書刊資料的公開招標,在適法性的認知上與負責採購之總務處有不同之見解,且在時效的掌控上亦無法操之在己,幾經協調終在校訂之採購辦法中,授權圖書館自行辦理採購,此舉雖給採編組之蘇淑華組長、期刊組之林佑璉主任及組內同仁們帶來較大之工作負荷,但能適時自主採購並減少作業過程的諸多干擾,為讀者們做更好的服務,相信仍是大家所樂見的。

  圖書館自動化系統攸關服務品質之好壞,在這方面成大原較他館進步,但實施多年亦有升級之必要,因此在高強館長時選定INNOPAC,但因故最後廢標了,而改採傳技公司之T2系統,清華及交大圖書館亦同時採用此一系統。在我上任時正值測試驗收階段,測試修正工作一直無法令系統組王元興主任與各組相關同仁滿意,因而延誤了上線的時程。鑑於全面完成測試後再上線,將拖延時日而使上線遙遙無期,因此毅然決定全面上線,邊運作邊修正,總算克服困難順利運作。但多年後又面臨系統更新的問題,此次選定者為INNOPAC,已於不久前上線,可說是繞了一大圈,這中間至少已隔了15年之久。

  耗資約十億元之新館興建,蔡佳蓉組長等建築內部工作小組成員們費了不少的心思,在我上任時面臨了圖書館是否與計網中心合併?新館是否增加樓層、經費略有不足及工程進度落後等問題。經不斷的研商終確認圖書與資訊仍採分工方式,新館增加樓層則因地基及經費問題而作罷,至於經費不足問題則將工程施作與設備採購排定優先順序,依序辦理,不足部份簽准納入以後年度預算辦理。至於工程進度落後部份非校方所能掌控,只有與總務處加強對施工廠商之督導著手,所幸經折算合理之工期延長,仍可說是如期完工。

  新館完成後所面臨的是何時搬遷及搬遷方式的問題,不少讀者及部份館內同仁希望到了暑假時再搬遷,以免影響讀者對書刊資料的利用。但經考量花費鉅資所完成之軟硬體任其擱置數月而不加利用,豈不可惜,故毅然決定利用春假期間進行搬遷。在林秀娟主任之規劃及各組組長與全體同仁之努力配合下,把逾160餘萬件之書刊資料之主要部份於兩週內完成搬遷,並依整理進度分區陸續開放讀者使用,速度之快贏得圖書館界之讚譽。搬遷期間為顧及讀者之需求,特加強館際合作機制以為因應。

  如此龐大數量之書刊資料的搬遷依他館經驗,初估費用將逾千萬元,這是一筆很高的費用,故有人建議是否由學生以接龍方式來協助搬遷,讓他們有參與感。但經討論後認為此一方式可能書刊搬到新館時整理費時,而未予採納。所幸搬遷案經公開招標後費用僅有338萬元,且搬遷過程以大型竹籠依各書架之順序裝載,搬至新館時即可置放於事先規劃好之區域,經整理後立即上架開放。這也是新館能於短時間內完成搬遷開放的原因。

  新的硬體設施常需搭配新的設備及傢俱,本諸能省則省原則,能用且符合需求者繼續使用,不符需求而尚堪用者轉交其他單位使用,不堪用者則辦理報廢。在這方面移交其他單位使用者近3,300件;需報廢者近1,600件。此一繁雜且艱鉅之任務,在侯雲卿秘書的主導下圓滿達成。

  新館搬遷啟用為圖書館之一大盛事,啟用當天不少校內主管及校外他館貴賓蒞臨,增添了不少光彩,典禮之籌劃、制服及紀念品之製作、紀念專刊之編輯等,有賴新館文康小組孫智娟組長及新館紀念特刊編輯小組召集人蔡佳蓉組長與小組相關成員之費心,方能順利完成艱鉅的任務;另外程碧梧主任等建置了館史室,凡此均在館務的發展上留下了一個永垂不朽的美好紀錄。

  配合新館的使用,學校政策上要求全校書刊除醫學分館外,必須集中於總館,換言之各系所的書刊要回歸至總館,如此一來即等於要撤銷文學院及管理學院兩個圖書分館。此舉將造成兩個分館主任無適當之職位可以安置的困境;另外配合新館之規劃及圖資之發展趨勢,有必要對內部組織進行調整,因此決定將視聽部份提升位階為多媒體視聽組,並增設資訊服務組,多了兩個新組恰好可解決兩位分館主任的安置問題。

  此外,新館之設計較為先進,有多種監控系統,日後之運作及維護需由技術人員來操作,但圖書館並無技術人員,亦無技術職缺,向學校爭取亦有困難,只能自行解決。因此利用一位退休組員之職缺請學校報上級獲准修編為技士,並晉用蔡金順先生。組織調整及職缺修編雖遭遇困難,但終能克服而於新館啟用前完成,不致影響館務之運作。

  在資源欠缺的情況下,館際的合作與交流亦是館務發展的重要事項,在這方面我們做得不錯。館際文獻傳遞服務在期刊組林佑璉主任與醫圖程碧梧主任等同仁們努力下,總館及醫圖之文獻借出與貸入量評比,在國內常名列前茅,僅次於臺大。而執行教育部之「南區大專校院期刊快速服務建置計畫」,在侯雲卿秘書、王元興主任及林佑璉主任等推動下,與中山及中正兩校進行期刊合作採購,成效不錯,在國內各館間起了示範作用,頗受好評。

  至於在學術交流方面除了定期出版館刊外,先後主辦了「第三屆海峽兩岸圖書資訊研討會」、「第十七屆教育部圖書館自動化規劃研討會」及「知識經濟時代之圖書館服務系列」等活動,在全館同仁之通力合作下,均獲致豐碩的成果。

  另外在電子資源之爭取上不遺餘力,我曾拜會教育部科技顧問室顏鴻森主任,亦與多位大館的館長聯袂拜會國科會翁政義主委,在兩個部會的協調下,爭取到7500萬元經費,由國科會科資中心引進全國性之電子資源。而當時負責圖書館該項業務,現在已擔任組長的羅靜純小姐幫了不少忙。

  三年館長任內承蒙全體同仁們之支持,方能使館務順利推動,衷心感謝,因此在我卸任後接續的六年主任秘書任內,只要圖書館有難題,我常從旁予以適當的協助以為回報。在我過去二十餘年的行政生涯中,圖書館同仁的工作能力與任事態度是我服務過的單位中很少見到的。這段甜美的共事記憶,將長存於腦海中,隨時回味著。最後,再次感謝大家,並祝圖書館在楊館長領導下,館務蒸蒸日上,亦祝福各位老伙伴們,身心健康!心想事成!

第 1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