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期 101年11月

【專題論述】


大學圖書館學習區的建築環境(演講內容摘要)
我在臺大學開的日子
興閱坊─中興大學圖書館建置與管理經驗分享
從全球化與在地化重新定義大學圖書館的角色
不只是一座美術館
【服務與推廣】
簡吉資料展
多媒體中心影展活動一百年回顧 
全新圖書館自動化系統啟用推廣活動紀實
「關懷失智‧情深憶重」圖書影片展及電影欣賞座談活動紀實
成大圖書館醫學院分館一百年視聽資料推廣紀實
 
 
【館務紀要】
退休感言
國立成功大學圖書館一百年回顧
國立成功大學圖書館一百年大事記
 
 
 
   

 

不只是一座美術館─台北當代藝術館的創新媒體運用與社區推廣實務分享



高慈敏小姐
前台北當代藝術館教育發展組副組長

  當代館最初的想法非常簡單,只是希望不要浪費閒置空間,能夠善加運用活絡捷運地下街,但辦展之後卻有出乎意料的結果,自此當代館便以地區發展藝文為出發點,持續探索藝術介入空間的可能性,落實藝術館介入社區的決心,因而又向文建會提案爭取經費,進行整體藝術造街及公共藝術裝置的工作,現在從捷運台北車站到雙連站的整條地下街不僅有定期的展覽,在公共空間也有藝術裝置作品可供欣賞,例如:何采柔的作品〈愛維思看世界〉(圖八)、由台灣陶瓷藝術家經考察台灣原生種蝴蝶後所製成的蝴蝶谷等(圖九)。

  此外,由於考量到藝文工作者個人的力量太小,在創意市集擺攤也很不穩定,因此當代館在藝術街裡開闢了一個文創聚落,參考創意市集的概念,將眾多年輕的藝術創作者集結在一起,讓他們可用展覽的形式去展示作品,並有更多機會讓手創作品曝光,目前這個文創聚落經營得很成功,不僅獲得大家的認可,也已成為其他很多地方爭相仿效的對象。(圖十)

圖八 何采柔〈愛維思看世界〉

圖九 驚讚蝴蝶谷

圖十 當代文創聚落

五、公共藝術注入新生命
  在完成捷運地下街美化工作後,當代館下一階段的目標就是改造地面上的街道空間,本館利用台北市政府的「台北好好看」公共藝術計畫的經費補助,招募藝術家特別針對當地的在地文化及社區習性設計具有故事性的公共藝術品,讓那個地方活化起來。例如:「天生我材必有用」的作品將原本龜兔賽跑的故事場景轉變成兔子跟蝸牛比賽,雖然兔子這次很認真比賽沒有偷懶睡覺,但這次比賽爬高兔子還是輸了,即使蝸牛爬得很慢,但仍有其存在的價值,此作品有效地傳達天生我材必有用的寓意!此外,有一些淡水河畔常見的生物如:螃蟹、彈塗魚等造型的作品,藉由這種非常簡單、親民的概念,就可成功吸引親子的族群。另一個吸引年輕族群的例子則是台灣知名藝術家Akibo的作品,作品本身是具備音響功能的機器人,只要連接iphone或mp3 player即可播放自己的音樂,因此有不少年輕學子放學後就聚集在這個地方聽音樂、聊天、跳舞,形成一種有趣的景象。(圖十一)

  當代館改造街道空間的成功案例後來產生了週邊效應,有不少單位主動請當代館協助改造一些閒置空間甚至是廢墟,例如:萬華區有個當地居民稱為「鬼獄」的廢墟,那裡原本有個曾經是台灣最大的日本寺廟,但建商想藉由燒毀寺廟達到用地變更目的,最終未能如願反將該地變成無人敢接近的廢墟,後來當代館利用一些公共藝術的介入將它美化,並且每週舉辦活動,因此吸引很多人到那邊野餐、參與活動。此外,捷運忠孝復興站的公共藝術作品也是由當代館協助規劃製作。(圖十二)





      圖十一 地面街道空間改造圖         十二 萬華區廢墟改造

肆、創意推廣實例

  當代館運用展覽搭配活動的手法推廣全面性的生活美學,同時為了深化在地居民對當代館的認同感,便從教育著手,並選擇鄰近的建成國中為起始點,陸續舉辦導覽員培訓、講座論壇、美術資源教室、館校合作、藝術社區營造及許多其他特別活動,期望能讓藝術教育與生活更緊密結合,以下簡要說明各項創意推廣活動。

一、美術資源教室

1. 好玩藝教室
廣邀國內不同領域藝術家,利用多種媒材,發展各項帶狀藝術創作課程。

2. 展覽教育工作坊
從展覽主題出發,設計發想以拓展「生活美學」為核心的工作坊,讓藝術與生活零距離。

3. 好玩藝.地下學苑
設於捷運中山地下街,以更輕鬆、更貼近生活的手作及表演課程,讓當代藝術走入社區,與民眾共享創意文化資源。

4. 冬、夏令營
配合展覽特性規劃藝術營隊,充分賦予大人及孩子們自主豐富的藝想世界。

二、館校合作-藝術家駐校計畫
  當代館幾年前就開始作藝術的館校合作,由於藝術家的駐校與學校的課程緊密結合,讓學生可藉此更認同當代館的存在價值,同時也可讓他們體驗成為一個小小藝術家的過程,由藝術家帶領他們不斷地討論、發想,歷經一個從無到有、完全不設限的藝術創作過程,到最後現場的佈展也是全部由學生自行製作,這些成果全都在成果展或校慶時呈現在家長的面前,家長們也會因此對當代館建立一個很強的認同感進而喜愛當代館,目前已有建成國中、日新國小、成淵高中等學校與當代館建立館校合作關係,藝術教育在整個社區的推廣也已變成一個非常重要的指標了!

三、展覽特別活動
  當代館不定期舉辦一些展覽特別活動,以活絡當地社區。

四、藝術社區營造計畫
  當代館的目標從「藝術造街」擴大到「藝術造鎮」,首要工作是與中山區及大同區的里長們建立良好關係,當代館經常邀請藝術家到各個里,請里長協助召集里民,再由藝術家教導里民們製作一些藝術作品後,裝置美化社區空間,里民們除了可親手製作藝術作品,還可看到自己的作品被展示出來,因而獲得很大的成就感。

  此外,當代館也針對一些老舊社區拍攝紀錄片,都是請這些社區居民協助拍攝,可能請他們入鏡或請他們提供自家本身就是古蹟或者旁邊的巷弄當拍攝場景,其中有棟很古老的房子,在紀錄片拍完一個月之後就突然整個垮掉,這棟房子最後的身影就留存於當代館的紀錄片,這些紀錄片未來將成為彌足珍貴的資料。

1 2 3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