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期 94年6月

【專題論述】


從合作的觀點談電子資源服務的發展趨勢
 
圖書館統計標準與電子圖書館服務使用評量
 
從使用者觀點談電子資源服務的發展趨勢
 
從圖書館觀點談電子資源服務的發展
 
 
【人物專訪】 
放眼國際 追求卓越─專訪高強校長
 
先做文化人,再做專業人─專訪黃崑巖教授
 
 
【專題研究】
熱愛臺灣文教事業的若槻道隆館長
 
香港高校圖書館的資訊素養教育
 
讀者對參考服務滿意度影響因素之初探
 
 
【服務與推廣】
蓬勃發展的成大圖書館推廣活動
 
遊光戀影.悅讀電影─多媒體中心電影館藏特展
 
臺灣醫療史圖書展
盛開的昭和草
 
【館務紀要】
對圖書館未來的期許
橘子故事的背後
國立成功大學圖書館九十三年回顧
 
國立成功大學圖書館九十三年大事記
 

 
   

 

臺灣醫療史圖書展



蔡慧美   成功大學圖書館醫學院分館


前言
  成大醫學院的創院院長黃崑巖先生常說:「先作文化人,再作專業人」,用以勉勵醫事從業人員對醫學人文及倫理的重視。在醫學院視聽中心楊倍昌老師的計畫經費支援下,特舉辦「臺灣醫療史專題書展」及演講,以展現醫學人文知識的重要性。本文依時程將之分成籌備期、正式展覽期及尾聲三階段,分別介紹如下:

籌備期

  最初計畫展覽的項目,除了圖書資料外,尚包括成大醫學院的早期紀念器物、公文資料,然因時光變遷及行政上之困難,因此改為只有圖書之展覽。籌備期的工作主要有商討展覽資料收集、時間及地點、宣傳工作等三大部分。
(一) 資料收集與歸類:
  資料收集與歸類的工作是本次展覽,最花心力與時間之處。為求將圖書資源作最好的呈現,包括中西文紙本圖書、期刊及視聽資料皆在收集之列。由於主題是台灣醫療史,因此以中文資料為主,西文資料為輔。圖書及視聽資料方面,除成大圖書館(包括總圖及醫圖)現有的館藏外,再利用全國圖書書目資訊網查得的其他資料,委請採編組同仁進行購書;期刊方面,則查詢中西文的期刊索引目錄資料庫後,再利用各種管道徵集。
(二) 展覽時間及地點:
  在資料收集工作陸續進行時,同時考量時間及地點、宣傳工作的規劃。時間上以避開寒暑假、期中考及期末考為原則,最終決定於93年10月11日至11月5日,共計4周;地點則以醫圖一樓參考服務台前區域,方便往來醫圖讀者清楚看到,並有足夠的空間可翻閱書籍。
(三) 宣傳工作:
  為配合書展主題,除了製作宣傳海報(圖一)張貼於圖書館及醫學中心主要的公佈欄外,尚發行單張簡介及製作兩款書籤(圖二、圖三)置於展覽區吸引並致贈讀者。


圖一


圖二


圖三

正式展覽期
  正式展覽開始前,確定資料皆已收錄告一段落,並分類裝冊完畢,共計收錄圖書115本、期刊30篇、視聽資料2種6捲。正式展覽期之主要工作如下:
(一) 簡介製作與場地佈置
  書展簡介的撰寫待完成資料收集後,就本次書展的目的、展示方式加以說明,內容摘要如下:「有思想的地方,就有文化;有文化的地方,就有歷史。臺灣醫療的歷史除了是臺灣史的一部份外,也顯現出臺灣醫療的發展,期能對有意瞭解臺灣醫療史的讀者作一拋磚引玉的作用,吸引更多當代人的關心,更為臺灣醫療的人文情懷培養埋下種子,期能開花結果,將醫療倫理及人文素養植於醫學專業教育之中。本次醫療史圖書展覽可分為五大區:臺灣醫療發展歷史區、公會、學校及醫院科部歷史、醫療人物傳記區、成大醫學院及附屬醫院系所科部相關歷史與簡介、文學、歷史研究區」(全文詳見附錄一)。除了簡介外,在展覽區放置刊登介紹台灣醫療史的期刊看板,並定期更換主題。此外,由於展覽期間圖書概不外借,因此有展覽書目清單、預約書清單;還有,可讓讀者自行寫上欲推薦的書,而後彙整為購書清單。
(二) 主題演講
  為了讓展覽更加生動,因此邀請創院院長黃崑巖先生在11月1日主講「台灣與世界醫療」,從人文關懷的角度出發,將台灣醫療與世界醫療接軌,演講當天與會者眾多且反應熱烈。(圖四)


圖四


圖五

尾聲
  舉辦展覽的過程中,偶爾走在展覽區(圖五),可發現讀者在低頭閱讀或翻閱這些書籍,許多人拿著書籤走動,相信來到這裏,不會空手而回的!而且不僅於此,在展覽結束後,整理讀者推薦的書單及本館尚未典藏的資料,再加上採編組同仁添購的許多台灣醫療人文有關的書籍,以充實館藏。而最重要的是,在展覽結束後,看到許多醫學人文的圖書明顯增加流通率,更相信展覽是有價值的!

回顧與建議
  圖書館適當地舉辦書展等推廣活動,是一個能夠有效將不同主題的資料呈現在讀者面前的方式,進而增進與讀者互動的機會,而在影響閱讀的因素中,環境的營造是相當重要的一環,環境因素至少包括整個空間位置的規劃、距離遠近,及資料的可得性(Access),即方便地讓使用者取得資料,因此書展營造出一個空間,讓愛書人能夠更容易與書接觸,享受在閱讀的樂趣當中。
最後,本次書展中有些心得感想:關於視聽資料部分,礙於場地及設備,因此無法現場播放視聽資料,只能閱讀簡介,實為可惜。再者本次展覽若能配合器物展出,相信展出的層次與內涵將更加多元及豐富,不再是只有平面的資料,而是能夠結合書的內容與器物的實體,更顯具體,例如奇美博物館南科分館就有針對早期的醫療器具陳列展示,這樣的展示,對日後歷史的回顧與記載,將有許多幫助。

附錄一
臺灣醫療史圖書展覽簡介 93.10.06

「有思想的地方,就有文化;有文化的地方,就有歷史」。

  臺灣在世界新航路開闢後,西元1544年被葡萄牙人讚嘆為「美麗島」(Ilha Formosa),開始吸引來自世界的目光,之後,歷經荷蘭、明鄭、清朝、日本,以至於中華民國的政權轉移,這塊土地聚集了來自不同地方的人民,傳承卻也發揚了許多地方文化,同時,由於這塊土地人民的努力,注入臺灣本土的新活力。因此,臺灣的思想、文化、歷史都顯示出獨特的風貌及多元化特性,這個特性在臺灣醫療史的發展上亦如此。

  臺灣醫療的歷史除了是臺灣史的一部份外,也顯現出臺灣醫療的發展、醫療體系的形成、醫療人物的付出與努力、醫療團體的成長與茁壯、醫療文化的特色等等,這些刻畫出不同時代醫療環境的變遷,來自東、西及臺灣本土醫療人員對這塊土地的醫療服務的貢獻,這也是屬於臺灣最真實的感情與回憶的紀錄。

  由於臺灣醫療受到許多不同文化的融合及影響,很難由單一面向去看臺灣醫療史。本次的臺灣醫療史展覽為展現臺灣醫療的不同風貌,特收集成功大學圖書館及醫學院圖書分館內關於臺灣醫療史的圖書資料,除了一般紙本圖書之外,也展示視聽資料,再者,也將目前國內外期刊發表關於臺灣醫療史的文章作一簡單的摘錄,期能對有意瞭解臺灣醫療史的讀者作一拋磚引玉的作用,吸引更多當代人的關心,更為臺灣醫療的人文情懷培養埋下種子,期能開花結果,將醫療倫理及人文素養植於醫學專業教育之中。

  本次醫療史圖書展覽可分為五大區:「臺灣醫療發展歷史區」、「公會、學校及醫院科部歷史」、「醫療人物傳記區」、「成大醫學院及附屬醫院系所科部相關歷史與簡介」、「文學、歷史研究區」,分別簡介如下:

第一區 「臺灣醫療發展歷史區」
  在本區的圖書資料主要展示臺灣醫療歷史的發展,用時間脈絡的演進去看臺灣的醫療史,在時間點上,大概可切分為以下三個時期:
一、荷蘭時期(西元1624-1662年)
二、教會醫療(西元1865年馬雅各來台之後),如新樓醫院
三、 官方體系
(一) 日據時代(西元1895年)
(二) 光復後(西元1945年)
1. 一般醫療體系(如台大、成大等)
2. 軍方醫療體系(如榮總等)
  本區的圖書以「臺灣醫學50年」(小田俊郎著、洪有錫譯,民84)、「臺灣醫療發展史」(陳永興著,民86)、「臺灣醫療史:以台大醫院為主軸」(莊永明著,民87)、「臺灣外科醫療發展史」(洪純隆一、蔡篤堅,民91),最為代表。

第二區 「公會、學校及醫院科部歷史」
  本區的資料內容呈現地方性、區域性的醫療歷史發展,舉凡醫學公會、各地醫學院校、醫院及所屬科部的歷史都在其中。作品有「台大醫學院百年院史」(分上、中、下冊)、「臺灣省立新竹醫院志」(分上、下冊)等等,因作品眾多,不逐一介紹。

第三區「醫療人物傳記區」
  醫療歷史是由當時的醫療環境背景、醫療人員及患者的組合而構建而成,在本區的圖書收集許多對臺灣醫療發展具有影響力的人物,他們具有專業的醫學知識及技術之外,更是具有豐沛醫療熱誠或對醫學持有理想而改革的醫者。從早期的蘭大衛醫師、日據時代的後藤新平、光復前後的杜聰明博士、臺灣第一位女醫師蔡阿信、當代的李鎮源醫師、宋瑞樓醫師等等,都可以在「臺灣醫療傳奇人物」(陳永興,民92)裡,以及其他不同的著作中看見這些前人的足跡。

第四區「成大醫學院及附屬醫院系所科部相關歷史與簡介」
  本區特別將本校醫學院及附屬醫院的各系、所、科、部,有出版相關歷史及簡介並收藏於醫圖的資料展示於此區,讓身在成大的吾輩,對這裡更多一份關懷及體察。

第五區「文學、歷史研究區」
  本區的展覽以跟醫學相關的文學作品、歷史研究方法為主,讓讀者除了從歷史的角度來看醫療史之外,也從人文的、社會的角度來觀察,或許更有另一番收穫。其中以「浪淘沙」(東方白,民81年)為代表。

備註:
1. 本次展覽的圖書書目另備有清單可供參考取閱,歡迎於展覽期間至本校醫圖參觀索取。
2. 本校醫圖「武田書坊」收集許多與醫學人文相關圖書,歡迎在館內自行翻閱。
本次展覽活動由國立成功大學醫學院圖書分館、醫學院視聽中心主辦,展覽內容若有任何錯誤或建議,期盼各位先進不吝指正,並洽06-2353535轉5159蔡小姐,以作為改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