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光戀影.悅讀電影
--多媒體中心電影館藏特展--
蔡佳蓉 整理 成功大學圖書館多媒體視聽組
遊戲於光合作用下的影子傳奇
戀上八厘米菲林造就出的侯麥季節
流浪在伍迪艾倫紐約大蘋果
瞥見三色情愛中奇士勞斯基現形
在楚浮的四百擊前昏倒高達式斷了氣
終將會於北野武的花火中甦醒
因為
不論生命週期行走到哪裡
Reading Movies─悅讀電影
世界和我一起
存 在
緣起
電影片向為多媒體中心使用率最高的館藏,至93年7月電影類館藏影片約1300餘種。為了讓讀者從千餘種影片中依主題索驥,更容易親近電影,多媒體中心於93年6月23日至93年7月31日推出「遊光戀影.悅讀電影-多媒體中心電影館藏特展」系列活動,包括編選電影館藏推薦目錄、音樂頻道之電影配樂欣賞,以及「週三電影院」影片欣賞,希望透過活動設計,呈現多媒體中心電影館藏的不同樣貌,更希望讀者在電影所構築的聲光世界中,與主角一同走過旅程,在同樣的情境下感受到靈魂共鳴的喜悅。
電影館藏推薦目錄編選
在館藏目錄編選上,以93年5月為界,將多媒體中心的電影館藏,依題材分成「人間有情」、「心靈成長」、「走進文學花園」以及「紀錄片公園」等四大主題,同時給予每部影片推薦分數,影片可以重複分類。外文影片參考Internet
Movie Database(IMDb)網站之評分,中文影片則由多媒體中心同仁推薦給分,每部影片以10分為滿分,推薦分數在6.0
以上之影片則選入目錄,然後再依主題、推薦分數、影片名稱筆劃順序排列編印成小冊子,供讀者取閱,同時將目錄放置在「遊光戀影.悅讀電影」網頁上。
(一) 人間有情-電影裡,我們的感情不只聲光十足,而且還有色有味
人類千變萬化的感情世界,往往是電影故事最喜愛的題材。從馬基麥吉迪「天堂的孩子」中的童稚純真,小津安二郎電影裡令人動容的親子關係,到散發法國情愛香氛的「艾蜜利的異想世界」,不論是難解的親情問題,還是濃烈如火的情人愛欲,在親情、愛情、友情之間,往往可照見凡間男女種種關係的牽引。在電影的透視下,我們不只能反思劇中的議題,也可觀照現實生活中的情感關係。推薦影片例舉如表一。
表一
|
愛
情 |
侯麥四季電影、奇士勞斯基三色電影、我們來跳舞、偶然與巧合、悄悄告訴她、黑暗之光、艾蜜利的異想世界、春光乍洩、美國心玫瑰情 |
|
|
親
情 |
天堂的孩子、走出寂靜、秋刀魚之味、喜福會、我的母親、人間有情天、那人那山那狗、大河戀、他不笨.他是我爸爸 |
|
|
友
情 |
小小偷的春天、天使的約定、瀟灑有情天、最美麗的夏天、青青校樹、中央車站、我活著因為愛你 |
|
|
師生情 |
一個都不能少、危險遊戲、一代鮮師、春風化雨1996 |
|
(二) 走進文學花園-人物從書本中出走,文字與影像牽手跳舞
文學經典作品的改編,一直為西方電影的主流,藉由電影與文本交互參看的方式,可體驗到文字與影像結合的特有樂趣。從著名的童話故事、文學經典到大師級的小說,已產生許多能和原著相互輝映的電影作品,在華語電影中,曾蔚為風潮的新浪潮電影即以改拍台灣文學經典為主軸。當阿拉伯的「天方夜譚」成真,海明威的愛情故事開始流傳,不管是奇幻的「魔戒」還是驚悚的「大法師」,甚至是黃春明筆下的小人物,電影重新賦予它新生命。推薦影片例舉如表二。
表二
|
文學經典 |
王子復仇記、鐘樓怪人、孤星淚、戰爭與和平、秘密花園、理性與感性 |
|
|
現代文學 |
亂世佳人、廣島之戀、鋼琴師和他的情人、蘇菲的世界、大法師 |
|
|
戲
劇 |
窈窕淑女、芝加哥、紅磨坊、阿根廷別為我哭泣 |
|
|
華語文學 |
魯冰花、嫁妝一牛車、胭脂扣、活著、桂花巷、莎喲娜啦再見 |
|
(三) 心靈探索-進到電影的七彩魔術箱中,我打開心裡的黑盒子
「心靈探索」的主題包含女性、生命、死亡、精神疾病、兩性等議題的探討,這類電影時常帶領觀眾去觀看生命可能遇到的種種情境,並在故事情節的推演下引發觀眾更進一步的思索與成長。由黑澤明「生之慾」體會生命,在「時時刻刻」見證女性成長的歷程,從「美麗境界」體會與精神疾病搏鬥的勇氣,生命即便不美滿卻於此看到光輝。推薦影片例舉如表三。
表三
|
生命思考 |
史崔特先生的故事、尤里西斯生命之旅、機遇之歌、生之慾、奇士勞斯基十誡系列、預約下一個世紀的溫柔、美麗人生 |
|
|
兩性成長 |
永不妥協、天使熱愛的生活、末路狂花、時時刻刻、娜娜向前衝、寂寞城市、當哈利碰到莎莉、女人四十 |
|
|
心靈探索 |
心靈捕手、本能反應、美麗境界、雙面女郎、狂戀吉娜、成名在望、飛躍杜鵑窩、心靈點滴、啞巴歌手 |
|
(四) 紀錄片公園-用鏡頭做出時代的影像報告
不同於一般電影中大量的虛構成分,紀錄片企圖以鏡頭真實完整地呈現社會上的各種狀況。透過紀錄片我們可遠去南北極、登喜瑪拉雅山、觀海底世界,既有宏觀視野,又可微觀大千。取材於弱勢團體以及社會關注議題的紀錄片,則反省批判意味濃厚,如「月亮的小孩」描寫出白化症病患的生活,「跳舞時代」回溯日據時期的摩登氛圍,「紀錄觀點」系列影片觀照台灣人民生活的足跡,影像紀錄由虛擬的視角出發,捕捉最真實的人生。推薦影片例舉如表四。
表四
|
社會關懷 |
紀錄觀點系列、台灣世紀回味、人間燈火系列、生活映像系列、月亮的小孩 |
|
|
人物紀錄 |
世紀女性、台灣第一、世紀宋美齡、貝聿銘傳、台灣百年人物誌、文化大師
、薪火相傳、解放前衛 |
|
|
生命經驗 |
歡迎誕生、跳舞時代、三個摩梭女子的故事、流離島影、生生長流、台灣魔朵 |
|
「週三電影院」影片欣賞
配合電影館藏特展,多媒體中心從中挑選8部影片,於93年暑假每週三下午在大團體室播放,總共有194人次觀賞。這8部影片簡介如下:
(一) 羅倫佐的油(Lorenzo=s oil)
1992年出品,由George Miller導演,Nick Nolte、Susan Sarandon主演,曾入圍奧斯卡多項獎項。羅倫佐夫婦為醫治得怪病的兒子,自修研究發現了一種新的合成油可能可以治好他們的兒子。透過廣發醫療研究及尋求國際友人的協助,終於得到了一瓶珍貴的油。初步的醫療成果雖然令人驚喜,但因羅倫佐的病延誤過久,神經已無法恢復。最後夫婦倆雖找出缺失,救治無數身患相同疾病的小朋友,可是可愛的羅倫佐卻再也回不來了。
(二) 國王的異想世界(The Tenth Summer)
2003年出品之德語片,由Jorg Grunler導演,Kai Wiesinger以及Martin Stuhrk主演。這是一部獻給孩童及關於成長的影片,藉由1960年代在萊茵河下游某個小鎮一個九歲小男孩卡里的內心世界,來觀察愛和友誼、情慾和倫理。
(三) 夢幻部落(Somewhere Over the Dreamland)
2002年出品,獲威尼斯影展最佳影片獎。由鄭文堂導演,莫子儀主演。「夢幻部落」是一部三段式電影,導演以真誠的關懷把焦點凝聚在台灣的原住民身上,以原住民特有的魔幻寫實及神話色彩妝點,為原住民吶喊生命的尊嚴。
(四) 綠巨人浩克(The Hulk)
2003年出品,改編自Marvel漫畫。由李安導演,Jennifer Connelly、Josh Lucas、Sam Elliott、Nick
Nolte主演。
(五) 美麗天堂(Promises)
2001年出品,曾入圍奧斯卡最佳紀錄片。導演Justine Shapiro以巴勒斯坦為背景、兒童為主角,訪談了幾位居住在以色列和西岸的兒童。透過鏡頭,孩子們吶喊出對和平的渴望。
(六) 敏郎悲歌(Mifune)
1999年出品,Soren Kragh-Jacobsen導演之作品,由Emil Tarding、Jesper Asholt 以及Anders
W. Berthelsen主演,曾獲柏林影展銀熊獎。片中探討「性」的議題,包括了人倫的「性」、都會的「性」及原始的「性」等,既徹底又完整,直搗內在核心。導演清新的筆觸、詼諧的生活細節,使觀影者既能一笑到底又滿懷感觸。
(七) 讓愛飛翔(Since Otar Left)
2003年出品,由法國導演Julie Bertucelli 執導,Esther Gorintin、Dinara Drukarova、Nino
Khomasuridze 等人主演,本片曾獲法國影藝學院國際影評人評審團大獎。「讓愛飛翔」是一個發生在喬治亞和巴黎的真實故事,片中描述到巴黎發展卻意外死亡的歐塔,與母親、姐姐和外甥女之間的故事。
(八) 戰地琴人(The Pianist)
2002年出品,Roman Polanski導演,Adrien Brody主演。這部影片改編自波蘭音樂家華迪洛史匹曼(Wladyslaw
Szpilman)之真人真事。華迪洛史匹曼於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曾冒生命危險逃出「猶太特區」,躲進滿目瘡痍的首都公寓廢墟天花板夾層長達數月。德國納粹戰敗後,華迪洛史匹曼表演過2500場以上的演奏,並獲得多次世界大獎,2000年7月6日以88歲高齡逝世。本片讓人反思戰爭的殘酷,曾獲奧斯卡影展、坎城影展最佳導演、最佳影片、最佳男主角、最佳改編劇本等多項大獎。
結語
本次特展最耗時的工作是編選館藏目錄。工作同仁以3個多月的時間,從各電影網站上尋找影片之導演、演員、得獎紀錄、簡介、出品年代、影評等資料,以求目錄內容之詳實。對於無推薦分數的影片,尚需根據影評以及個人之觀賞印象給分,整體過程費時費力,但也從中對多媒體中心的電影館藏有更深的了解。館藏特展的目的除了提高館藏的使用外,另一方面也讓工作同仁藉由整理組織掌握館藏的強弱與特色。本次活動得力於丁櫻樺小姐、吳雅媚小姐以及張家嘉同學(海報∕網頁)、黃恩慈同學(文案∕目錄)、張皖君同學(目錄)諸位之通力合作方能圓滿落幕,謹此致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