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期 93年6月

【專題論述】


網路時代的契機與挑戰:網路書店的經驗分享
 
成功大學圖書館電子資源利用之推廣活動剖析
 
成功大學醫學院圖書分館電子資源館藏利用與推廣
 
成功大學圖書館多媒體中心推廣服務經驗分享
 
成功大學圖書館閱覽組推廣活動經驗分享
 
 
【館藏資源介紹】 
成功大學圖書館多媒體中心館藏資源介紹
 
 
【服務與推廣】
關於成功大學圖書館台灣古地圖陶壁 
 
成功大學圖書館「台灣古地圖」陶壁簡記
 
成功大學圖書館藏書票:一朵藝術的小花
 
成功大學圖書館「古早中國鎖具之美常設展示室」簡介 
 
第二屆成大圖書館數位平面影像設計比賽
 
 
【館務紀要】
國立成功大學圖書館92年回顧
 
國立成功大學圖書館九十二年大事記
 

 
   

 

成功大學醫學院圖書分館電子資源館藏利用與推廣



魏瓊釵、
張麗君  成大圖書館醫學院分館

壹、前言
  鑑於科技資訊急速發展,所有的醫學研究發展資料精髓,是透過醫學資料庫有系統之組織、整理,配合圖書館電子資源之傳播服務,使得研究結果發揚延續。再者,生物科技號稱是二十一世紀的明星產業,其研究發展與應用,與我們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由於醫學資料庫與資訊資源電子化、網路化之影響,加速醫療新知之迅速傳播。圖書館的電子資源館藏因不受開館時間、空間限制、可超連結使用、具即時及個人化的特性,深受讀者的愛好及依賴,對於重視時效新穎的醫護人員之重要性可見一般。而期刊全文電子化、文獻檢索技巧靈活進步、全文傳遞服務的便捷、跨資料庫間之資源整合、影響了圖書館的管理與服務,也改變了讀者之使用習慣。
  近年來,各館普遍受經費緊縮、預算刪減之影響,本文擬藉電子資源使用統計來檢視館藏電子資源被使用之情況,希望在窘迫的經費中,能建立、發展適用且具特色的電子資源服務模式,讓使用者能有效地利用醫學相關資料庫的資源,滿足其在醫學研究、臨床、教學與服務之需求。

貳、電子資源館藏
  醫分館現有自購電子資料庫 6 種、電子書 1 種(單本)、 1 種電子圖書資料庫及電子期刊,介紹如下:

一、光碟及線上資料庫
(一) Medline(光碟網路版)
(二) OVID Medline Online with Openlinks
(三) CINAHL(護理與醫療文獻資料庫)
(四) MICROMEDEX(醫藥諮詢資料庫)
(五) Evidence-Based Medicine Reviews (臨床實證醫學資料庫),源自四個資料庫: 
1. EBMR ACP Journal Club 
2. EBMR COCH 
3. EBMR DARE 
4. EBMR CCTR 
(六) CancerLit(癌症光碟資料庫):2000年起停訂,可檢索1982-1999年資料。

二、電子書
(一) Harrison's Online:是內科領域權威工具,2002年起新訂,限二人同時上線。
(二) StatRef (醫學電子圖書資料庫): 2002年選購了26種以上最新版全球性醫藥學、實證醫學、臨床試驗相關參考書,並免費提供線上醫學字典(Stedman's Medical Dictionary),2003年本館囿於經費,暫時停訂。

三、電子期刊
  醫分館電子期刊截至2003年9月止共計2,330種,就取得來源分為完全免費193種、訂購紙本附贈電子版 440 種、只訂電子期刊8 種、醫分館加入聯盟 575 種、總館加入電子資源聯盟1,214種,詳如表一:
(一) 總館加入聯盟
  總館加入國科會引進的資料庫系統聯盟(CONCERT),整理其中醫學相關電子期刊共1,214種。
(二) 醫分館加入聯盟
  目前醫分館以聯盟方式自購的電子期刊產品包括Blackwell Seciene -Synergy、 OVID_LWW、 CONWIS(Consortium Wiley International Serials)。
(三) 自訂
  以專款自訂的電子期刊是在 JCR 期刊排
名 居 前 的 Cell Press Online,計 Cell、Immunity、Molecular Cell、Neuron、Current Biology、Developmental Cell、Structure、Cancer Cell 等 8 種。 
(四) 其他
  為了更豐富醫分館的電子期刊館藏,也透過其他管道蒐集免費網路資源,如AMA學會、Cambridge大學出版社、Standford 大 學 的 Hihg Wire Press
Ingenta、Blackwell期刊代理商、或在網頁上開放讀者推薦免費電子期刊訊息…等。

參、使用分析
一、電子資料庫及電子書
  醫分館將所訂購的醫學資料庫置放在 OVID介面之下提供師生檢索,為達管控原則,目前僅限本校醫師及教職員工生以申請帳號密碼方式登入。以下將2001年、2002年、及2003年(由於2003年更換電子資源統計系統,故2003年係以1-9月每月的平均值預估)的電子資料庫及電子書使用統計,作一比較分析,詳如表二:
(一) 電子資料庫及電子書使用統計
1. Medline醫學文獻資料庫是醫藥從業人員文獻蒐集的必備工具,光碟網路版以帳號密碼控管,無時空限制,隨時隨處可用,使用率年年高居榜首,從 2001 年(46,878人次)、2002年(52,772人次)、2003年(65,593人次),逐年遞增。OVID Medline除可超連結到館藏電子期刊目錄,又可連結至本館WebPAC查核紙本館藏目錄及全國性館際合作聯合目錄,可讓讀者儘速獲得所需要的文獻。
2. 光碟版Medline 為每月更新,查檢出的文獻與最新出版期刊之間有好幾個月的落差,甚至Pubmed也有較即時的書目資料,讀者常常抱怨醫分館訂購的OVID Medline 新穎度不夠,但Pubmed是免費資源,故檢索功能不及OVID Medline,還沒有到完全取代的地步。醫分館於2002年起折衷訂購OVID Medline with OpenLink,透過 OVID 檢索模式直接連結到國外的美國醫學圖書館查檢 Medline(只允許十人同時上線),僧多粥少,但從統計資料得知,它從2002年(6,874人次)到2003 年(11,955人次)已躍居使用量的第二名。本館雖沒有訂購 OVID Full-text Journal,且不像 Medline超連結目錄那麼便捷,又設限在同時十人上網,使用人次卻有逐月升高的趨勢,可見新穎性對醫護人員是相當重要的因素。
3. MICROMEDEX 由醫院藥劑部訂購的醫藥諮詢系列資料庫,本為單機版,自2001年改訂提供校園共享的Intranet版,從2001年(2,833人次) 、2002年(7,097人次)、2003年(8,448人次),在使用量上居第三位。在經費受限的情況下,除了大環境的共同規劃外,專門資源的分享,能讓很多研究、教學、臨床診斷的需求獲得適時適量的突破。倘若醫學中心的各科系部都能有錢出錢、有力出力,經由圖書館網頁的單一窗口,會有更多的醫學資源可以分享,節省一些不必要蒐集資料的摸索時間。
4. CINAHL護理與醫療相關文獻資料庫,從2001年(3,573人次) 、2002年(4,257人次)、2003年(6,476人次),在使用量居第四。護理照護是健康照顧系統服務網中重要一環,而圖書資訊服務則影響醫護成本與醫護品質。惟CINAHL資料庫只提供書目型的資訊,連結到護理專題的電子期刊全文比較缺乏,很多文獻都必須委由國內外館際合作才能獲得。目前醫分館正在評估如何增加訂購護理電子期刊或可提供電子全文新的電子資料庫,以提供更有效的資訊服務。
5. Harrison's Online 臨床醫學線上電子書資料庫,醫分館訂購的是允許兩人同時上線,從2002年(1,079人次)、2003年(1,424人次),使用量居第五。評核其使用量平均每個月有十人借閱參研,比起圖書,它的借書率可達5倍 (10人/2 本),讀者的反應是Harrison 單本電子書因更新快、隨時可進入參研瀏覽、不受時間空間限制,停留時間不必太長。 比起今年囿於經費暫時停訂的一人版的StatRef電子書資料庫,因包括26本電子書,每個讀者參研時間較長,而影響其他讀者進入的機會。對於醫學專業人員而言,StatRef 2003 年又包含51種醫學重要參考用書,是否增加多人版次,讓同時有更多專門讀者登入參閱,將是醫分館在經費和使用量再次思索續訂與否的考量。
6. CancerLit癌症光碟資料庫:醫分館2000年起停訂,但1982-1999年的舊資料仍提供查檢,因其擁有收藏權(ownership),讀者仍然可針對腫瘤方面,檢索出可用資訊,再輔與Medline仍可較完整取得所需資訊。
7. EBMR臨床實證醫學評論資料庫:實證醫學,是一種重要、正確、實用證據的蒐集、解讀、與整合的醫療照護方式,證據的來源結合病人、醫師觀察、研究結果衍生而來。因係評論性文獻,可節省閱讀大量醫學文獻,篩選出相關的研究方法報告的時間。本資料庫分成四個不同資料庫,內容製作嚴謹,篇幅長,篇數不多,目前在使用量上居最後。但因為實證醫學與問題導向教學方式(PBL),受到重視,可能必要輔以推廣,讓更多使用者來利用。

(二) 使用者分析
  分別依各單位 (表三) 、各學院 (表四)、及各種身份別 (表五) 等分析使用者:
1. 表三顯示,2001~2003年前四名依序都是醫學系、護理系所、臨床藥研所及內科,第1、2、4名為師生、醫師、職員人數不少的系科,因此使用率較高,而臨床藥研所則顯明是文獻檢索相當殷勤的單位。
2. 工學院在2001~2003年分別佔第8、11、11名,在醫學院資料庫的排名算相當前面,除了科技整合之故外,可能還有醫工所的使用次數並不低。
3. 藥商在2001~2003年所佔名次第25、30、36名,也是反應出臨床醫師的文獻需要及藥廠產品市場的開發,基於使用者付費的原則,應可思考與藥廠之間的合作方式。
4. 新成立的口腔醫學研究所原本使用率相當低,至2003年已爬升至第30名,有顯著的成長。

5. 以學院來分析使用統計(表四),醫學院佔總使用次數的55~60%,醫院佔28~35%,工學院佔2.9~3.7%,校外佔2.3~3.3%。

6. 依表五所示,資料庫的讀者群的身份排行名次相當穩定,前八名為碩士班、大學部、醫師、醫院職員、教師、博士班、醫學院職員及校外人士。

7. 由醫學中心、教學醫院對於電子資料庫的使用情形觀察,碩士班學生對於資料庫的查檢技巧的熟悉,求知若渴的態度,從統計數字已明顯看出它的主導地位,佔總使用次數的比率分別是2003年(29.9%)、2002年(31.2%)、2001年(29.7%)。
8. 在 2001、2002年原居第二的大學部學生,卻在2003年因醫師對電子期刊全文的需求量大增,在2003 年後來居上,使其退居第三。
9. 醫院職員(以藥劑部為大宗使用者)居第四,教師雖人數較少,但因教學需要仍居第五。
10. 博士班人數不多,因此2003年(4%)、2002年(3.3%)及2001年(4.7%)的使用比率尚可預期,佔總排序第六,每月使用平均三百多次。
11. 醫學院職員由於帶有研究助理之性質,須幫教師醫師取得文獻,因此資料庫的使用表現不錯,佔2003年(2.4%)、2002年(2.6%)及2001年(2.6%),排名第七。
12. 校外人士使用情形是每年約一千多次,每月平均80次以上,使用群多為醫院診所及藥商(校外團體帳戶)。
13. 校友身分的讀者雖在2002年曾開放使用,但因2003年受限醫分館訂購的電子資料庫有同時上線的人數限制(如Medline 3,000人),且醫分館的電子資料庫屬於全校的共享資源,近年來生物科技的急速發展,本校師生對Medline資料庫的依賴擴大,不得已採取管控,只限在校或現職的教職員工生使用。

第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