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資料庫及單位使用統計分析
以下分析2003年資料庫使用情形,因該年度統計系統轉換,故以2003年1月至9月之統計為主(表六、表七、表八)。
1. 表六顯示,Medline的排名除大系科之醫學系及內科外,環境醫學所名列前3-4名是相當特出的。
2. 從2003年各資料庫的使用分析,護理系所或護理部都在前十名,然而醫分館護理電子資源館藏OVID CINAHL屬書目型資料庫,因OVID公司僅提供25種全文電子期刊,而醫分館也只訂約70種有關護理現刊,故可由總圖所訂購的OCLC-FirstSearch系統彌補護理類全文館藏的不足。
3. 專科資料庫的使用者也落在相關系科中,達到利用效果,應有各取所需的意味,Medline—醫學系、CINAHL—護理系科部、MICROMEDEX—藥劑部及臨藥所。
4. 從各資料庫的前十名單位中,幾乎臨床藥學所或藥劑部都不缺席,而大型科部的外科排名都不高,只有CINAHL第五名、MICROMEDEX第六名,是否反應其文獻蒐集管道,可進一步了解其原因。
二、電子期刊
期刊對於學術研究一直扮演著重要角色,各學術圖書館每年都投注極高比重的圖儀經費訂購期刊,在面臨經費短絀的壓力下,為能更了解期刊被利用的情形,期刊使用統計一直是各館所重視的工作,期以作為期刊訂購決策及館藏發展的參考。
醫分館紙本期刊使用統計分現刊及過刊,現刊以人工劃計;過刊則刷條碼、再輸入醫分館自行開發的Access期刊管理系統、比對期刊主檔,以統計各期刊被使用情形。電子期刊則利用飛資得開發的電子期刊管理系統來分析被使用情況。截至2003年9月,醫分館共整理有2,330種電子期刊,其中有1,473種被收錄在JCR(Science
Edition)中,佔63%;同時有紙本館藏794種,佔34%;總使用量的70%集中在447種期刊中,佔19%,其中301種有紙本館藏,佔67%。
(一) 使用次數大於500次的高使用率期刊
1. 高使用次數的期刊是反應讀者不可或缺的重要性,列出進館來源是為掌握其定性,即使在經費短絀的現況下,需有措施力保為電子館藏。
2. 表九所示,大部份來源是都是醫分館訂購紙本及電子版,反映出每年各系科勾選之訂購期刊,均顧及其利用需求。
3. 總館所訂購Nature系列電子期刊,雖然訂費相當貴,但因是綜合性科學期刊各學科領域都很倚重,故排名居前。
4. Cell Press Online等8種電子期刊在JCR期刊排名都名列前茅,因此醫分館在經費有限的情形下,仍爭取教育部專案計劃補助款特將其納入館藏,以饗讀者。
5. 最特別的是Journal of Immunology,系所因經費有限只訂紙本,然而使用率仍高居第14名,必須考慮購買完整的紙本及電子版。
6. 從排名了解期刊的重要性及作為續訂或刪訂的考量時須要特別留意,我們所掌握的統計資料,是來自電子期刊管理系統,若讀者將常用的電子期刊網頁設在『我的最愛』中,或經由書目型資料庫(如PubMed或Medline
Online)連結電子全文,以現階段統計方式,無法掌握住這些使用實況的,因此有二種方式可彌補,一是與其他方式一起評估電子期刊的重要性時,這種統計方式的比重需要降低,另一是督促出版社或資訊商從其主機提供完整的使用記錄。
7. 使用統計數字也有不同的指向,有的是瀏覽網頁的次數,有的是確實取得全文的數字,這些都該有不同的解讀。
(二)、依單位及身份別之電子期刊使用統計
1. 表十所示,前十名依序是內科、小兒、外科、牙科、基醫所、皮膚科、婦產科、精神科、藥劑部及理學院。其中理學院高居第10名,而工學院也高居第14名,值得深究其原因,並可看出校園資源分享實際現象。這些高使用群除了是因為屬大單位外,也是文獻檢索很積極的單位,圖書館應主動與其保持良性互動,協助教學及臨床資源之提供。
2. 有些研究所的使用情形似乎可以再提升,排名35以下的單位,如解剖所、行為醫學所、公衛所、臨床醫學所、護理所、職能治療所、口腔醫學研究所、細胞所、健康照護所,可能在醫學院中研究範疇專細,館藏資源有限所造成,圖書館可在館藏規劃時,考量這現象並輔以各種推廣方式,協助其充分利用館藏及有效取得資源。
3. 表十一顯示,2003年1~9月附設醫院的電子期刊使用次數高達107,942次,佔總使用量的65.17%,又表十所示,排名前十名中即有8個單位是屬醫院,因此,在電子期刊經費籌措時,可提供數據請高層單位重視此現象,以提撥適當書刊經費比率給圖書館。
4. 依身份別來看(表十二)電子期刊的使用情形,碩士班學生研究創新撰寫論文、醫師的臨床Seminar、教師學術研究及教學對新知的需求,都顯示須要大量的文獻蒐集,其對電子期刊的倚賴很大。
肆、利用與推廣
一、電子資源利用途徑
(一)電子資料庫
1. 需透過網路連線使用:可進入成大醫分館URL:http://www.medlib.ncku.edu.tw/
選擇「MEDLINE」或「資訊檢索」或 telnet 140.116.65.2 。
2. 醫分館訂購電子資料庫,因囿於同時上線的人數限制,目前服務對象僅限本校醫師及教職員工生(不含已畢業之校友)。又為方便每月自動統計分析使用情形,將所訂購的醫學資料庫全部置放在
OVID介面之下提供師生檢索。
(1) 到館現場申請:填寫申請表,以學生證或識別證號為帳號並自設密碼。
(2) 線上申請:連線後填寫線上申請表:http://www.medlib.ncku.edu.tw/form-ovid.html/,直接寄至參考館員信箱。
(3) 臨時公用帳號:本館為配合老師上課講習或方便學生實際檢索資料庫,提供老師於上課前一、兩天到館或線上申請臨時公用帳號密碼。
(二)電子期刊
1. 進成大醫分館網站,選電子期刊,一為「全文電子期刊」,以字母順序整理的館藏電子期刊清單,可利用刊名、主題或代理商查詢。另一為「電子期刊資料庫」,讀者可進入各資料庫平台檢索所需電子期刊資源,但並非皆有權使用其電子全文,有些可單篇付費,有些則須帳號密碼。
2. 查詢Medline資料庫或美國國家醫學圖書館的PubMed。
3. 查詢本館WebPAC。
4. 利用「CONCERT電子期刊聯合目錄」查詢 (http://ulej.stic.gov.tw/eIndex.asp)。
5. 目前本館所整理的電子期刊大部份採IP控管,為保持網路連線品質,建議設定proxy為proxy.ncku.edu.tw ;
prot:3128,至於本校讀者從校外可透過防火牆的設置proxy為140.116.210.3; prot:3128,再輸入本校有效借書證號及密碼即可由校園外連結使用電子期刊。
二、電子資源推廣
(一) 透過導覽、講習方式,圖書館於每學年針對醫學院大學部新生、研究生、研究助理、住院醫師作導覽講習服務,又針對特定對象不同的需求,提供更深入的館藏資源介紹及資料庫檢索技巧,並指導讀者利用醫學及其他網路相關資料庫。校內讀者3人以上可就需要提出講習申請。校外讀者2~3人開班並酌收講習費。
(二) 經由網頁、E-mail、海報訊息發佈,目前對醫學院所有教職員工生有「E-mail到家服務」,紙本醫圖簡訊寄各系科所主任,Q&A是尚在著手的重點工作,另外電腦相關知能的提升,也是讀者利用教育的規畫項目之一。網頁維護由專業館員督導一位成大研究生進行隨時更新,並設置意見箱,與讀者雙向溝通需求與困難。
(三) 以電話或口頭指導讀者,由館員親切有效地協助讀者解決利用資源的問題,圖書館並有「參考諮詢紀錄統計分析」,了解讀者需求及問題,進而調整或設計相關服務。每年服務人次約為250~300人。
(四) 支援老師教學,每學期配合醫學院「生物科技資料檢索」課程,進行電子資源利用講解及課後問題演練。另外,支援醫學院附設教學中心R1住院醫師的「EBMR基礎訓練工作坊」。
(五) 對新生作講解課程,並配合廠商教育訓練時間邀請讀者參加,甚至支援老師的部份授課,91年計16 場268人次參加,92年計26場489人次參加,這些推廣活動對提升使用率均有正面影響。
(六) 不定期舉辦說明會,「網路資源利用」,分三大主題:醫學全文電子期刊、教學指定用書光碟網路版說明、HINT醫藥衛生研究資訊網。
(七) 協助國家科學委員會科學技術資料中心至醫分館舉辦各種聯盟資源推廣訓練,讀者可就近參加:如「OCLC FirstSearch
檢索訓練課程暨資源共享聯盟推廣課程」、舉辦「全國期刊聯合目錄暨館際合作系統教育訓練課程」等。
(八) 協辦電子資源產品展示與應用說明會並積極爭取試用機會,一則培養館員成為日後的種子教師,再者,讓讀者了解新訂資料庫的內容、範圍、與檢索技巧。如「邁向圖書館資源共享新紀元—
OCLC 整合服務研討會」、「EBMR & CE 臨床實證醫學資料庫之簡介與檢索說明會」、「 MicroMedex、Harrison's
Online、MD Consult」、「Skolar MD 線上臨床知識系統說明會」等,說明會之後多會要求廠商開放試用。
(九) 在醫分館網頁上,張貼適用的醫學網站,讓讀者可自由連結參考。
(十) 建立國內外館際合作的良好管道,以最快速的方法取得讀者需求的文獻。
(十一) 將醫分館已訂購的電子資料庫,利用E-mail傳送單張的「醫圖簡訊」,贈與讀者參考,或製作傳單、小冊子、操作手冊、簡介報導新資料庫亦或大型海報張貼公布欄,以利周知。
(十二) 使用介面的改善:將各資料庫整合於 OVID 公司開發的介面下,減少讀者穿梭於不同使用介面的困擾,其統計功能亦較強。
伍、結語
醫分館是醫學專門圖書館,專以蒐集醫學相關的資料為重點館藏,主要提供教學、研究與臨床醫學所需。這兩、三年來醫學界盛行「問題導向學習(PBL)」的教學方式,接受這類訓練課程的學員會看重資訊的價值,花較多的時間在圖書館中,學習資訊的找尋、檢索、管理與評估的能力。而圖書館員也必須參與其中,提供醫學資料庫使用訓練、館藏書目的檢索、圖書館各種電子資源的介紹。從醫分館電子資料庫的統計分析得知,我們選擇了適合的醫學、藥學、護理學這三大方面需求的書目資料庫、電子書;但不可否認的,要成為讀者心目中理想的醫學圖書館還有一段距離。在目前圖書館經費匱乏下,加入聯盟,共同分攤、集思廣義,選擇互補的雙贏策略是最佳的採購策略。但光是節流無法成功,必要有開源的大方向,如何整合醫學中心的資源,訂購最適合的資料庫,分享資訊是目前最重要努力的課題。現在的世界是一個地球村,網路無遠弗屆,共同合作,沒有控管的連線阻礙,相信刺激能創造出更多的新契機。無可諱言的,電子期刊已是一種趨勢,與紙本期刊的消長關係是各圖書館正在面對的問題,有許多文獻或計畫都在嘗試找出因應之道,在圖書館、出版者、使用者中都帶來極大思索空間。
長久以來,核心館藏是圖書館致力達成的目標之一,建立核心電子期刊應是值得努力的,有關電子期刊的館藏發展,最著名的密西根大學的PEAK(Pricing
Electronic Access to Knowledge)計畫,它以經濟學角度對電子期刊計價模式提出若干程度的突破性思考,陳亞寧先生據以提出建議,圖書館可依需求的重要性為基礎,將館藏區分為「長期核心」與「即時個別性」兩大類型,同時進一步劃分為期刊與文章兩種層次後,再進行長短時程的規劃,在分配比例上作調整,見下圖(引自陳亞寧先生「建立數位圖書館的新典範」一文):
在各館經費緊縮的情況,加入聯盟常是圖書館採取的採購策略之一,期以最經濟的費用購置最多的可用電子期刊,但應如何就所需來評選,以達其經濟效益更要審慎考慮。Backfile政策、計價政策、使用率、更新速度、內容主題、認證方式(迅速否,使用權限期間)都是須要仔細考量清楚的。
至於館際合作採購電子資源模式,吳明德教授指出一些問題:無法長期承諾合作採購電子資源、合作採購電子資源的經費分攤方式不易達成共識、與他館協商採購何種電子資源不易達成共識、無明確電子資源選擇政策,與他館合作採購時無所依據,不過此模式或可致力在區域同質性圖書館的合作關係中。最後,關於電子期刊的經營,有很多面向待思考,系統整合、合作模式應是努力的方向吧!
第 1.2 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