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期 93年6月

【專題論述】


網路時代的契機與挑戰:網路書店的經驗分享
 
成功大學圖書館電子資源利用之推廣活動剖析
 
成功大學醫學院圖書分館電子資源館藏利用與推廣
 
成功大學圖書館多媒體中心推廣服務經驗分享
 
成功大學圖書館閱覽組推廣活動經驗分享
 
 
【館藏資源介紹】 
成功大學圖書館多媒體中心館藏資源介紹
 
 
【服務與推廣】
關於成功大學圖書館台灣古地圖陶壁 
 
成功大學圖書館「台灣古地圖」陶壁簡記
 
成功大學圖書館藏書票:一朵藝術的小花
 
成功大學圖書館「古早中國鎖具之美常設展示室」簡介 
 
第二屆成大圖書館數位平面影像設計比賽
 
 
【館務紀要】
國立成功大學圖書館92年回顧
 
國立成功大學圖書館九十二年大事記
 

 
   

 

關於成功大學圖書館台灣古地圖陶壁


高燦榮  成功大學藝術研究所副教授


  九十三年四月二十七日下午三時三十分分,圖書館舉行「台灣古地圖陶壁」揭幕典禮,在地下一樓藝廊門口正對面牆上,終於有了一幅美侖美奐的陶壁。記得該是前年吧,圖書館周圍想要擺一些雕塑作品,陳館長祈男找來三位學校公共藝術小組委員,建築系的林憲德老師,外文系的張志強老師和我,詳細勘察圖書館的內外,討論作品擺置的位置,這時我們發現地下一樓藝廊前庭院一堵牆大而單調,如果做個陶壁定會蓬蓽生輝。

  藝術研究所每學期都有陶藝課,且自己有兩個窯可釉燒成品。館長建議何不就由藝術所來做,因陶藝課是我開的,而且那時兼代藝術所所長,於是爽快地一口答應,馬上擬出一份經費預算表給圖書館,由圖書館向校方申請。學校也很支持,經過幾次會議之後就通過由藝術所製作,經費也撥了下來。這時圖書館原建築師建議找個具宏觀意義的主題為陶壁的內容;經和館長討論之後,決定製作台灣古地圖,並標示出成大,可「由小看大,以古觀今」,更具宏觀意義。

  台灣古地圖何其多,但以雍正元年(1723)《清初海疆圖說》中的「台灣圖」最適合了。這是清代台灣地圖中,第一幅對港口灣澳有較全面性記載的地圖,也是自康熙將台灣納入版圖後,對台灣較認識也較完整呈現的一幅古地圖。

  此圖台灣橫臥,左端為台灣頭的雞籠城(基隆),右端為台灣尾的沙馬磯頭山(屏東一帶),下起西部沿海,上至中央山脈。按《清初海疆圖說》一書〈台灣圖說〉所言:「此圖西向內地一帶,所有可灣船泊宿之處,歷繪不爽。圖中各社,多屬番人雜處。山後一帶,莫可稽考矣。」此圖對台灣西部沿海,尤其對最早開發的台灣府(台南)繪製最為詳盡。在台灣府縣區,加上成功大學標示圖,寫上1931年創校,正好「由小看大,以古觀今。」而此圖的長寬比例,若放大剛好可填滿圖書館這堵牆,在製作上方便,於完成後美觀。製作工作開始於九十二學年度第一學期的《應用陶瓷美術》課,選修學生十三人,當他們知道期末要為圖書館做陶壁後,都非常興奮。

  做為陶壁的台灣古地圖,按比例放大之後,以長26.5公分、寬18.5公分的矩形陶板併合,全幅長可得56片(另半片不計),寬10片,共計560片。由十三位學生每人負責數行。從上到下,由左而右,製作人名單依次如下:第1行至5行藝術所碩一洪韻筑作,第6行至10行地科所碩一江婉綺作,第11行至15行資訊所碩二林子傑作,第16行至19行資訊所碩二張格銘作,第20行至23行藝術所碩一邱美仁作,第24行至27行藝術所碩二張婉琪作,第28行至30行資訊所碩二陳亦喬作,第31行至33行藝術所碩二蔡杰芸作,第34行至37行藝術所碩一陳慶隆作,第38行至41行藝術所碩二吳欣怡作,第42行至46行藝術所碩一許若凡作,第47行至51行藝術所碩一陳寄閑作,第52行至56行藝術所碩二黃鉦傑作;另外一位對陶土非常有興趣,每次陶藝課都來一起做陶的環工系老師林素貞,也幫同學做了好幾片。

  陶板經每位學生以陶土塑完形後,接著的工作,如素燒、上釉、釉燒,到完成,這些專業工作,由陳恭誠與陳述巧兩位負責。陳恭誠是90學年度藝術所碩士畢業生,碩士論文《油滴天目釉的配置與燒成及其藝術表現》,畢業後成立「和光同塵工作室」,繼續從事陶藝研究;其在校期間或畢業在外,遇到陶藝課,都會來所裏幫忙。藝術所碩二的陳述巧,接手陳恭誠的工作,掌管陶藝教室,將同學的作品窯燒,平常也教教同學拉坯。這兩位都屬專業人員,由他們善後,陶壁才得以完成。又工作期間,圖書館的現任副館長程碧梧,和起慕德賽娜小姐辛苦的聯繫與溝通,更是陶壁完成的功臣。

  這件陶壁堪稱全台創舉,由自己學校師生合力完成的碩大公共藝術作品,他校不見。其不僅達到學以致用的教學成果,也美化了校園,並幫學校節省了開支,將原需要二百萬的製作經費,僅以其五分之一的四十萬五千完成製作。在此當感謝圖書館對藝術所的信任,將這件大工程交給藝術所做,也感謝校方的支持,撥款協助完成。

  台灣古地圖陶壁雅而不俗,以褐綠色為覆,層層釉色具深度,散發著氣質,不類村姑濃妝豔抹。台灣古地圖陶壁活潑生動,其色澤深淺、山川動靜,與文字的高低大小,在統一中有變化,變化中有統一,去除了一般陶壁的嚴肅性、規格性,和裝飾性。

  台灣古地圖陶壁,就如同校長所說:其一,緬懷先人開疆闢土之辛苦,具有歷史意義。其二,在圖書館內,輿圖本身就是重要參考工具書,具有展示與學習意義。其三,作品由成大師生共同創作,更具學術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