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躍成長的逢甲大學圖書館
丁櫻樺

願景
從實體圖書館,到突破時空限制的數位化學習資源中心
從被動提供支援服務,到主動與教師協同進行教學
從以資源管理為導向的封閉式使用型態,到以讀者資訊需求為導向的服務
我們確信圖書館的新精神 -「學習工場」,將會在逢甲校園裡發亮
四十週年的超級賀禮
這是一所紀念抗日英雄丘逢甲先生所建立的大學,從創校時只有四個系,發展至今已有六個學院二十八個系所,劉安之校長說:「構築一所『始於愉悅,終於智慧』的大學,是逢甲不曾間斷的努力目標。」逢甲大學近年大力推動校園
e 化,在教學、行政、研究、生活逐步結合資訊科技,提供學生一個資訊化學習環境,它不再只是一個傳授知識的地方,更是一個發展知識、創新知識以及表達理想的殿堂。
去年底,逢甲大學四十週年校慶時,全校師生收到一份最有意義的賀禮,正是以金紅色綵帶與超大的蝴蝶結包裝的圖書館。在經歷九二一地震考驗之後,它採取歐洲百年大學的觀念,以「原址裝修」的方式進行整建,耗資新台幣三億餘元,歷時十五個月完成這座美輪美奐、先進精緻的新圖書館,不僅提供全校師生優質的學習環境,更重要的是它改變了圖書館的使命與角色,從傳統的「藏書樓」,轉化為推廣資訊素養教育與電子教學的「學習工場」,並成為逢甲大學邁向卓越的重大里程碑。
圖書館的挑戰與機會
從「迎頭趕上」到「飛躍式成長」,是近年來逢甲大學圖書館給大家最深刻的印象,圖書館的成功轉型,我們必須介紹幕後的重要推手—景祥祜館長。景館長是財稅系教授,碩士階段攻讀
MBA ,曾接受完整管理訓練,他先擔任一年副館長,負責圖書館績效評估、館藏使用滿意度評鑑等事項,並有機會開始熟悉館務。接任館長之初,即面臨圖書館如何轉型的課題,校園
e 化正蓬勃進行,逢甲大學圖書館整建計劃的規劃案也到了拍板定案的關鍵期,這一連串的改革契機,讓景館長決定全面思考圖書館的定位。他引用策略管理最主要的分析工具
SWOT(Strengths - 優勢、Weaknesses - 劣勢、Opportunities - 機會、Threats - 威脅)分析,客觀檢視大學圖書館所處的環境,研究哪些趨勢是圖書館成長的機會,哪些是威脅,接著再分析圖書館內部的優勢與劣勢。景館長認為圖書館定位不可只侷限於行政機構的角色,而是應該融入教育理念,在知識地圖上扮演積極合作的角色,至少要與教師密切合作。
在知識經濟時代,創造及運用知識的技術將成為競爭的關鍵,語言能力、國際化、掌握新科技能力,已成為工作者的基本能力。網際網路即時互動、超越時空限制的特性,更使教育環境產生革命性的變革,傳統「以教為主」的教育方式已然過時,與「學習如何學習」相關注重求知歷程的新觀念,才能確保不被時代淘汰。所以提昇學習者資訊素養的能力,協助其搜尋資訊、取得資訊、評鑑資訊、利用資訊,進而產生新的知識資產,是大學圖書館一個很重要的使命。
改變了人類生活,也改變了學習方式,提供多感官、多面向的學習情境,藉由網路傳輸知識、連結資源、互相討論、成就評量 … 等電子學習時代已經來臨,逢甲大學圖書館必須改變,由被動轉為主動出擊,從藏書樓變成 e-learning 的導航者。

卓越計劃
景館長曾與商學院教師建置一個以財稅、保險、金融專業為特色的專業性及學術性網站【Sunny
Net,http://www.sunny.Org.tw】,將豐富學術資源與的工商企業結合。如今
Sunny Net 已成為台灣最大的保險、財稅網路資料庫,它由志工組織支持經營,以最低的經營成本、最理想的組織規模、最適當的誘因,創造出最大的效益,建構一個網路學習空間。
接任館長後,他一直認真思考網路時代圖書館的定位,當時正逢 2000 年,美國有許多圖書館也進行千禧計劃,正好提供許多借鏡的機會。景館長又率領館內八位同仁及兩位建築師,參觀香港中文大學、科技大學、城市大學、香港大學,就組織人力、採編流程、採訪資源取捨、資訊素養、自動化系統、視聽資料、經費、募款…等主題與各館交流觀摩、拓展視野。
經過全館同仁不斷研究、溝通、凝聚共識,歷時三個月終於完成了「卓越計畫Master
Plan」。卓越計劃以系統化思考來規劃圖書館發展方向,試圖找出圖書館在學習社會中可扮演的積極性角色。卓越計劃的五大主軸是:
◆ 教育(Education)- 經由資訊素養理念規劃、推廣相關課程
◆ 學習資源提供(Access)
◆ 資訊基礎建設(Information Infrastructure)
◆ 組織人力資源的規劃(Organization And Workforce)
◆ 館舍設施的更新(Housing)
卓越計劃以「教育」為目標,以「資訊素養」為策略,將圖書館建構成「學習工場(Learning Works)」。「團隊合作,創意思考,快樂服務」是圖書館基本信念,以使用者需求為導向,圖書館的營運、服務的提供、學習資源的建置與資訊基礎建設的落實,都在快速滿足使用者的資訊需求。經由組織重整規劃,配合矩陣式的協調運作,建立彈性組織的架構與人力配置;館舍重建,以精緻化的設計,結合科技與人文精神,提供優質的使用空間與服務。如今這座兼具整體性、實用性、未來性、啟發性的圖書館,正揚帆待發。養、自動化系統、視聽資料、經費、募款 … 等主題與各館交流觀摩、拓展視野。


第 1.2 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