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期 91年 4月

【專題論述】


網路環境下圖書館數位館藏的建置與評估
 
成功大學圖書館電子資源檢索介面使用性評估
 
從個人化服務行銷的理念談交通大學個人化數位圖書資訊服務 -〈PIE@NCTU〉系統
 
 
 
【圖書館巡禮】 
飛躍成長的逢甲大學圖書館
 
【服務與推廣】
成功大學圖書館隨選視訊系統
 
成功大學圖書館第二屆攝影比賽
 
熱愛生命 追求成功 –記錄生命教育影展
 
 
【館務紀要】 
國立成功大學圖書館九十年大記事
 
國立成功大學圖書館90年回顧
 
 

 
   

 

舊建築新生命
  圖書館的整建在於塑造現代電子圖書館的新形象,外觀採用玻璃、金屬板等環保建材,以傳達現代感與未來性的風格;正面用水平鋁凹槽板做成ㄇ字型拱門意象,隱喻圖書館為「知識之門」,並使圖書館成為校園的新地標。鑑於 921 大地震帶來沈痛經驗,圖書館防震補強工程特別採用該校土木系蔡崇興老師的專利發明,地震能量吸能器─強化式加勁阻尼器,大幅提高結構系統的抗震強度。整建完成的圖書館樓高 16.55 公尺,地上四層、地下兩層,總樓地板面積 3467 坪,各種藏書近 80 萬冊,設有讀者座位 1,250 席,電腦查詢區共 132 席。內部空間以通透的設計理念、透明金屬電梯,強化天井內之穿透性,在電梯內可體驗書庫與各層空間之多樣性,流暢的動線,表現出空間的開闊感與質感。

  圖書館的空間採系統化配置,各展示空間有不同的閱讀行為,引導讀者進行各項學習活動。例如:入口處設置看板、導引系統,提供初步訊息;大廳設置快速檢索系統,可查詢館藏內容;各空間中央陳列館藏,提供各類型學習資源,館藏四周則環繞閱覽席位,安排靜態閱讀活動,凸顯以學習資源為基礎的學習型態(resource-based learning);討論室、演講廳,則引導動態研討活動進行;資訊素養推廣教室,採彈性座位設計,並配備筆記型電腦,可激盪同儕合作學習的最佳效果。配合 e 化校園建置全館無線上網的資訊化環境,圖書館每個角落都可無線上網。採 INNOPAC 自動化系統、引進全國第一套數位自助借書系統、數位式圖書安全及門禁系統,大幅提高管理效率;此外,可多人共享視聽數位化的 VOD (Video on Demand)系統、咖啡館、音樂欣賞頻道、資訊用品補給站、數位輸出中心、線上測驗中心 … 都納入服務範圍。

  逢甲圖書館的自我定位是:(1) 各類型學習資源的蒐集、整合及提供者;(2) 資訊素養研習活動的規劃及推展者;(3) 運用教學科技與學習工具的輔助者;(4) 知識管理與電子出版的規劃執行者。圖書館從資料的蒐集整理、轉化資訊、產生知識、妥善加值保存傳播,每個步驟都完整參與,這就是學習工廠的重要內涵。

  誠如景館長所說:「圖書館必須成為人和新工具的介面。」圖書館不只扮演提供資料的角色,更要培養學生獨立思考、解決問題能力。資訊素養能力的培養,是以資源為基礎的學習方式(resource-based learning),圖書館與教師密切合作,將「資訊素養」與「合作學習」的理念融入教學活動,創造一個主動式的學習環境,讓學生體驗學習資源與課程知識的相關性。以景館長教授的總體經濟學為例,在第二週的課程結束後,即透過習題讓學生使用圖書館資源;第三週課程則由館員介紹與課程主題相關的資訊資源,以及如何查尋利用的方法。此外,在資源利用教育課程前,館員會設計了一份前測題目,以了解學生之圖書館資源利用能力;學習課程告一段落後,再進行另一項後測,以檢視資訊素養對於學習活動的影響。

  八十九學年度逢甲圖書館與教務處合作成立「電子學習推動小組」,進行「資訊素養融入專業學科」的實驗計畫。這項由教師、學科館員與電子教學助理之合作教學計劃在國內開風氣之先,至今每四位學生就有一位搭上電子學習的列車,商學院學生的參與率更高達 50%,成效已逐漸呈現。參考服務組還製作學科領域資源示意圖(包含分類號、參考工具書、期刊、網路資源)、開設資源利用指導課程(目前已開設 40 多種課程),圖書館也將服務領域擴及各學系,如利用系務會議時間對教師作資訊資源指導;為研究室或實驗室團隊,設計個人化的課程,提供更深入、進階的研究主題資源利用指導,協助他們創造自己的「知識資產」,以面對快速變動的資訊世紀。

  知識的的生產累積與分享交流,是大學最重要的價值。逢甲大學的「e-Paper 計畫」,鼓勵全校師生將校園內的知識資產,如教師的學術論文、技術報告、學生的學位論文、專題報告等知識產物,經由合理的授權,納入圖書館的電子倉儲中,經由內容分析、資訊加值、分類編目等處理程序充分使用,合乎標準的知識資產,更可透過大學出版社,與整個學術界分享。

幻化成蝶 振翅而飛
  逢甲圖書館歷經「再省思:re-thinking」、「再計劃:re-planning」、「設計:re-design」、「整修:renovation」、「蛻變重生:regenerating」等一連串幻化成蝶的過程,而寫下逢甲傳奇之絢爛詩篇。舊館原址整建後,提供優質的硬體環境;圖書館人力資源則經過組織重整計畫,徹底改善體質、補充新血以提供完善的服務;圖書館的資源則朝向數位化的方向發展,由於數位化資訊的特性,促使圖書館可共同分享資源,由逢甲圖書館發起籌組 TEBNET(Taiwan e-Book NET)電子書聯盟,即希望透過集體購買的方式,取得較好的價格與服務。此外中區圖書館自動化系統聯盟(Central Alliance of Library Automation System,CALAS)則是另一種合作模式,期望藉由相同的介面資訊系統,協助區域內的圖書館自動化系統快速升級,也可以進一步落實館際借書、資源共享的服務。

  逢甲圖書館的 logo,是一本翻開的書本與向上飛揚的頁面,像大鵬展翅,振翅而飛;它象徵著逢甲圖書館正以嶄新的面貌,活潑、旺盛的企圖心,大步邁進二十一世紀。三年來經由願景(卓越計畫)規劃的過程,重新審視過去、規劃現在及展望未來,它凝聚全館的共識,找到努力的方向,讓圖書館在全校 e 化工程中,與資訊中心、教學資源中心形成堅固的鐵三角。更可貴的是,逢甲圖書館勇於實現夢想,經過『願景』、『規劃』、『策略』、『實踐』,一步一腳印,它終於美夢成真。

本訪問稿之完成,承蒙景祥祜館長、副館長、祕書、各組組長、同仁接受專訪,並由印記聯合建築師事務所提供照片,特此致上最深的謝意。

1.2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