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情報在圖書館之應用:以ICT產業為例

黃麗虹 財團法人資訊工業策進會產業情報研究所(MIC)主任
壹、前言
接受圖書資訊學教育與訓練的學生,畢業後除到學術圖書館、公共圖書館、學校圖書館等單位服務外,是否有機會跨足到私人企業單位服務呢?是否能將自己如同商品般,將圖書資訊學的知識與經驗包裝成產品推銷到企業界呢?答案是肯定的!因為各種產業情報資訊的蒐集,對於企業的發展相當重要且有助益。相同地,目前許多學術單位(尤其是技職體系大專校院) 受到產學合作趨勢的影響,學術圖書館也開始面臨需跨足提供產業情報服務的新局面,因此,必須正視這項改變對讀者的意義及重要性。同時,圖書館又能在其中扮演著怎樣的角色、產生哪些影響?而當產業情報服務走進學術圖書館,究竟是挑戰,或是絕佳的創新機會?
產業情報服務對圖書館而言,具有下列幾項意義:
一、圖書館研發能力的表現:對學術單位來說,教師們致力於研究工作,圖書館本身也扮演著研究發展的角色。例如:必須針對圖書館遭遇的問題與困難、讀者需要什麼樣的服務、圖書館如何轉型提供更好的服務等議題加以研究。所以,圖書館必須進行研發,並對各種人事物問題提供解決對策。此外,由於產學合作不僅是國家教育政策之一,也成為一種趨勢。因此,學術圖書館也應對產學研究議題加以思考並提出改進創新對策。
二、提昇圖書館形象與專業:圖書館向來給人靜態與被動的印象,但隨著資訊環境的改變,圖書館員應提昇自己的各項專業技能,以取得讀者對圖書館員專業形象的認同。除此之外,也應與時俱進,與讀者建立更貼切的親密關係,以提供符合讀者需求的服務,取得信賴與肯定。
三、開創經費來源:圖書館所能提供的與讀者需要的往往有所落差,包括:資源、人力、經費、設備、空間等,因此,圖書館是否有機會藉由加入產學合作行列,在產業界找到立足點,並成為開創機構經費的來源之一?同時,除對提昇形象有幫助外,更能實質地在經費收入上,透過計畫經費採購資源、提供專案服務及提供顧問服務等方式開創資金來源。
貳、產業資訊需求
圖書館是為服務讀者而存在,因此,提供各項服務前需先清楚並掌握讀者需求。對學術圖書館來說,其所服務的主要對象是教師與學生。而教師的主要行為包括:教學課程、指導學生、完成研究論文與計畫案、演講、舉辦/參與研討會、受聘擔任計畫評審及企業顧問,甚或與地方政府、產業人士參與社區營造等;而學生則是學習課程、參與研究等。對於公共圖書館來說,目前國內一般民眾對產業情報的需求較不明顯,即使有需求,也較常尋求企業內部圖書館,較少向公共圖書館請求協助。因此,在這些行為模式下,圖書館應進行哪些準備並提供哪些服務呢?
一、從學術圖書館角度看讀者產業資訊需求
學術單位如想瞭解讀者的資訊需求,可從教師開課課程名稱、相關學程/碩士在職專班、查詢教師研究計畫、查詢教師指導的學生論文等幾方面加以著手,尤其是與產學比較貼近的系所或學程/碩士在職專班,更能反應出讀者對產業資訊的需求。圖書館可與老師建立夥伴關係,提供相關教學資源或利用課堂時間進行資源利用介紹,而這樣的資源利用介紹,是屬於較深度而非一般性的介紹。另也可與系所、教師舉辦的演講及研討會合作,透過提供活動主持人背景資料及與會者延伸閱讀資料等方式,達到提供服務及增加曝光機會之目的。要蒐集這些資訊對館員來說並不困難,但與學校其他單位相結合所發揮的效果則儼然不同。因此,圖書館在提供產業情報服務時,絕對不是單純將資料庫掛上圖書館網頁提供查詢而已,除提供讀者自行檢索外,館員也可定期透過各種不同方式主動將相關資訊送達使用者手上。例如:向擔任某企業顧問的老師所提供的服務方式,即可以定期或不定期從資料庫中檢索出其感興趣或需要的資料,經整理成較方便的閱讀形式後,主動送達使用者手上。另也可將資料庫廠商所舉辦的各種大小型研討會、專題演講、主題論壇等資訊轉知供師生參加;同時,館員也可透過參加活動,建立人脈或尋求合作機會,圖書館也許有機會與企業合作,成為研究案的合作夥伴。因此,圖書館所提供的服務方式可以是相當多樣且具彈性的。
除此之外,圖書館也可從查詢教師指導研究生論文的角度找出潛在讀者。例如:查詢全國博碩士論文資訊網,以「產業」一詞出現在「論文名稱」之檢索結果為例,民國98年3月20日共得8,840筆查詢結果,10月12日以相同檢索策略重新檢索一次,共獲9,522筆結果,短短半年間全國新增近700份學位論文,可見以「產業」為研究議題的學術研究為數不少。既然如此,正意味著老師與學生在論文研究過程中會有搜尋產業資訊的需求,而這些不可或缺的資訊,研究者又要從何處取得呢?這是圖書館思考的關鍵點之一。另外,也可從老師申請的計畫案著手,甚至由圖書館共同參與計畫案之進行,例如:協助計畫書資料的蒐集、爭取計畫編列產業資源採購及人員訓練費用,以及提供市場與市場政策資訊等。
近年來,教育部等中央部會相當積極推動產學合作,透過區域產學合作中心、技術研發中心、技術移轉中心、產學論壇等方式試圖加以整合資源,整合中小企業需求、掌握市場資訊並提供技專校院創新研發能量。產學合作除能協助中小企業庚續「因應市場需求立即調整體質與產品」的優勢外,也可促進產學人才之交流,例如:由教師擔任企業顧問或董監事、教師借調至企業擔任高階經理人、開放企業人員到校開課/共同指導論文,以及招募研究生至企業實習等。學術圖書館可試圖瞭解老師擔任顧問的企業是何種類型企業,以提供最適合的服務與資源給老師,同時,需特別留意當圖書館要提供服務前,必須對老師所擔任的顧問類型 (例如:教育訓練顧問、研發顧問)、性質及公司特性進行研究。瞭解企業屬性可使圖書館員的服務更具深度,而瞭解顧問角色則可使圖書館知道如何篩選出適合老師使用的資料庫,並加以推廣介紹。另也可以加入與產業合作的行列,包括:教授產業經理人產業分析的技能,利用次級資料及統計數據、統計模型進行推估預測等。
在產學合作過程中,其實隱藏著一些困境,例如:會計與人事規定的放寬不足,致使不利推動;專業能力與人力不足,難以培育與維持新設之技轉單位,而且不符合成本效益;教師對產學合作參與並無太多實質誘因,因為發表學術性論文才是年輕教師工作的核心;另外,整體課程設計與產學合作結合的機制仍未落實,所以各校對產業趨勢的瞭解有不足之處。因此,承接技轉、協助人員轉型與系統化提供產業情報等工作,雖未與圖書館直接相關,但為保有圖書館的生存與競爭力,都值得去接觸。加上老師在找尋產業研究議題上其實滿辛苦的,圖書館員如能累積產業服務的經驗,懂得利用哪些工具、如何開始著手,都可適時予以協助。至於圖書館提供服務的另一重要對象則是學生,由於學生畢業後會面臨就業應徵問題,因此,在學期間實有必要瞭解產業前景或掌握未來具前景的產業資訊,圖書館可以扮演提供相關資訊的角色,不定期提供產業前景資訊給學生,協助學生順利就業。
二、從公共圖書館角度看讀者產業資訊需求
以國內目前的實際情況,會向公共圖書館提出產業需求的讀者較少,也正因如此是公共圖書館提供發揮的好機會。我們常聽到一個故事:有兩個鞋子銷售員,同時被派到非洲去賣鞋子,一下飛機兩人同時發現沒有任何人穿鞋子,其中一位說:非洲都沒人穿鞋子,那我還有機會嗎?另一位則以較正面且積極的態度面對,他說:這全都是我的機會。因此,目前雖然公共圖書館讀者對產業情報看似尚無需求,但也正代表創新服務的機會來臨。以台北市立圖書館內湖分館為例,由於內湖科技園區佔全台資訊通訊科技(Informationand Communications Tech nology, ICT) 產業產值相當大的比例,且公共圖書館所服務的讀者多是當地市民,因此,當企業本身沒有內部資料中心時,公共圖書館及學術圖書館就可適時扮演資訊情報服務的角色。而公共圖書館可從學術研究、企業服務 (公司的策略、目標、年報、公開資訊觀測站)、自行創業 (設立公司、企業營運) 等方面的資訊蒐集著手,加以瞭解讀者的需求進而提供服務。
三、蒐集產業資訊需求--以南部ICT產業為例
從表一可得知,至2009年南部地區資訊軟體市場規模推估約為新台幣196億元,並分散於不同產業別及廠商。而南部軟體產業大多是中小企業,如表二所示,中小企業常受限於區域因素,普遍面臨資訊不足的困境,所以業者會希望能有單位協助其掌握技術與市場趨勢,這樣的回饋正顯示出對資訊情報的需求,也正是圖書館可提供資訊服務,加值在地產業的大好機會。

除此之外,在蒐集相關產業資訊時,也可以從南部地區產業的特色加以觀察。南部具地方特色的產業,包括:
- 以石化、鋼鐵、造船等大型企業為生產主軸,加上周邊中小型相關企業。
- 南科光電和半導體產業逐漸成形。
- 南部為全國的糧倉,總產值佔約3/4,農業戶口數佔全國62%。
- 漁產、加工食品產業及地方文化產業,亦為南部特色產業。
蒐集產業特色資料對館員來說並不困難,但除搜尋及檢索外還需進一步把資訊加以整理。另外,也可注意南部近幾年的重要建設與計畫,因這些計畫多是政府所推動的,政府往往是計畫經費的來源,因此,圖書館可以試著從周邊進行中的計畫找尋機會。所謂「整理」,不是單單把從網路上印出來的一頁頁資源或一篇篇PDF檔直接交給決策者即可,而需經摘錄整理成容易閱讀的重點式情報。學校老師向來習慣閱讀文字型的資料或資訊,但產業界閱讀者的習慣偏重於表格型、圖表型及數據型資訊,因此,產業情報的樣貌多以上述幾種形式呈現。圖書館員需學習如何將蒐集到的文章資訊,加以摘要整理成產業界閱讀者所喜好且習慣的形式。
館員除需瞭解讀者需求外,對於資源內容、特性等也要同時掌握,以應付一些更深入的問題。例如:當只有五十萬元的預算,但有三家資料庫可選擇時,應採購哪一家的產品呢?這時,館員應具備足夠能力分辨各家產品的差別 (例如:研究方法論、涵蓋產業內容等)。另外,對於資源內容、特性愈瞭解,愈能使資源的應用更「活化」,所謂的活化並非如一般資料庫採購後放在網站上由讀者自行查閱即可,而是需進一步與資料庫廠商談判,因為廠商所提供的服務是多元的,尤其在資料庫產業情報這個領域中更要活化地應用它,以幫助學校爭取最大的使用效益。
產業情報的採購,一般不稱為資料庫採購,而是一種服務契約,因為整個服務內容包括資料庫查詢及產業諮詢,透過分析師與老師或研究者之交談,提供一些不在資料庫中的資訊給使用者,甚至是產業分析師尚未加入資料庫的研究成果。另外,還有一種服務方式為「到府服務」(on-site service),透過產業分析師到校直接與老師針對特定主題,進行較深度的演講與討論。因此,若要達到上述目標,館員需充分瞭解產業情報與提供資料庫的研究單位屬性及專精強項,因為研究議題要聚焦時,必須透過專業的研究組織及利用主題式資料庫較容易進行,且圖書館員唯有對其深度與廣度掌握得當才懂得如何爭取,不了解的話極易被視為一般資料庫採購。同時,資源只是一種工具,最重要的是圖書館能否創新並跨界學習,甚至與產業一起努力,如此一來,服務與學習的對象不一定侷限於師生,將有很多企業及不同行業之間的學習,這些學習是很有趣的一件事。
第 1.2.3.4. 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