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系統特色與優點分析
系統主要特色是,在考量讀者個人隱私的狀況下,可以依照讀者需求提供所需要的資訊服務,以下逐一說明。
1. 能夠因人而異地切合使用者心意,提供適性的服務。
2. 確保讀者的隱私權:蕭景燈指出,使用者希望可以看到他最想看的資訊,而且保護自己於最後(蕭景燈,1998)。PIE@NCTU 於隱私權政策對使用者的個人隱私保護提供完善詳盡的說明。
3. 動態偵測讀者興趣,協助讀者尋找圖書館館藏並提供個人化搜尋服務。
4. 提供資訊選粹服務,引導讀者尋找資料及提昇搜尋效能。
5. 提供符合使用者需求的個人化介面,以利個人化的資訊服務。
6. 讀者自行選填興趣。讀者可以選擇系統關鍵字詞、設定個人興趣關鍵字詞、設定個人興趣類別以彌補系統判斷使用者興趣的不足。
7. 中西文整合目錄,方便讀者瀏覽新進館藏。包括「中西文類別對照簡表」以及「中西文新書整合目錄」。「中西文類別對照簡表」是以「中國圖書分類法 」的九大類別、52 個簡表為基礎,就讀者角度切入製作而成二階層的圖書分類法。「中西文新書整合目錄」則是利用「中西文類別對照簡表」將新書重新分類,一面可提高讀者瀏覽圖書館新進館藏的效率,另一面可知道圖書館當月新書在各類別的分佈情形以及中西文新書的比重。
8. 依個人需求,主動告知讀者有興趣的新進館藏。
9. 智慧型查詢及新書查詢中針對查詢的結果,作「三個燈」、「二個燈」、「一個燈」的權重排序。
10. 提供跨平台的書籤功能。使用者可以在 PIE@NCTU 的環境下任意使用圖書館的資訊服務,包括館藏查詢或檢索其他資料庫。
11. 畫面及功能按鈕為浩然圖書資訊中心網頁的延伸,對於熟悉檢索圖書館網路資源的使用者而言,輕輕鬆鬆便能上手。
三、系統缺點分析
從使用者角度來看,目前系統仍有些部分需要改進,包括系統回覆時間、讀者間彼此的分享、與系統之間的互動、以及系統功能等方面。
1. 無法離線使用,伺服器忙線時,導致使用者浪費許多等待的時間及更多的連線費用。
2. 使用者發表的感想無法與其他使用者共享,甚為可惜。
3. 互動性不佳。缺乏使用者與系統管理者雙向互動的服務機制,無法利用即時傳訊或聊天室的方式,線上即時溝通,使用者、系統管理者、或興趣群組沒有共同討論的管道。
4. 使用者興趣設定過於簡單,無法達到個人化的要求。檢索結果無法讓使用者自行編輯,例如設置「我的書架」的功能,使用者可視需求,將查詢結果存入或修改,凡不適用的資訊,可刪除之。
5. 連結浩然圖書資訊中心或交通大學首頁後,若離開 PIE@NCTU 的個人化數位圖書資訊環境,必須重新登入。建議另開新視窗,同時保留 PIE@NCTU 及圖書資訊中心或交通大學首頁。
6. 缺少提供專業書評的連結設計。
7. 個人化瀏覽功能尚不完備。目前僅限於新書類目瀏覽,未能包含整體館藏。使用者無法自行設定只瀏覽有興趣的類目。
8. 個人化推薦功能尚不完整,並未針對借閱歷史檔及整體館藏作為推薦依據。
9. 使用者數量極少,仍需要透過各種推廣活動、教育訓練、功能強化、引導使用者使用相關領域資訊(林呈潢,2002)、以及與使用者良好互動關係的建立(許慧如,1993)等方式增加使用群。
陸、結語
PIE@NCTU 的誕生,意味著交通大學圖書館在讀者服務方面邁向一新的里程碑,個人化的資訊服務儼然形成一股銳不可擋的趨勢。建構「因人而異」的個人化資訊服務環境實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不僅要考慮使用者之間存在著個別差異,每個使用者在資訊尋求的過程中同樣存在著許多的不確定性或根本不曉得自己感興趣的主題,在這樣的情況下,系統是否做出正確的判斷及引導顯得格外重要,否則可能造成使用者的困擾、誤判,另外得付出加倍的時間來重新定義資訊尋求行為。
本文試圖以個人化資訊服務、服務行銷的理念為出發點,站在使用者角度評估此系統發現,有些功能仍有瑕疵尚未達盡善盡美的程度,柯皓仁教授指出,未來將持續維護並增加新功能,圖書館目標在於將所有對讀者個人化服務都整合在
PIE@NCTU 中,至於使用者的滿意度如何是見仁見智的問題,這取決於使用者個別的資訊需求度而有所差異。我認為系統能做到有效地過濾資訊,讓使用者「找到的都是該看的,不該看的都找不到」就可稱為是好系統了!
附錄
訪談 PIE@NCTU 系統計劃主持人柯皓仁教授之結果與討論:
1. 以系統管理者角度來看系統功能開發程度,想要做的其實還很多。只是礙於人力上的限制,很難於短時間內完成。
2. 為鼓勵使用者踴躍發表感想,以饗大眾,達到資源共享的美意,往後會隨著書目資料來發表感想。連結專業書評的作法,可以提供使用者更多的相關資訊。
3. 互動性方面:目前仍採用單向溝通方式。使用者透過「我要問問題」與圖書館溝通;圖書館藉由寄發「圖書館通知」或 e-mail 告知使用者相關訊息。柯教授表示雙向即時線上溝通暫時不會考慮。
4. 維護與更新頻率:每兩週整理使用者興趣紀錄檔;每月更新新書檔。使用者針對系統功能使用上反應的問題,對系統管理者維護上提供莫大的助益。
5. 當使用者興趣關鍵字詞很多時 ( 超過系統的設定 ) ,系統會自動過濾較為重要的關鍵字詞作為推薦依據。
6. 未來陸續會增加的功能,例如使用者行為分析研究評估;針對資料庫內的文獻做整合檢索;新增 「我的書架」功能,讓使用者自行編輯 查獲的資訊,新增、修改、刪除後保留 真正符合需求的資訊。
參考資料
◎ 卜小蝶(1997)。提供個人化服務的線上公用目錄檢索系統初探。中國圖書館學會會報,59,頁 127-133。
◎ 林呈潢(2002)。相逢自是有緣─圖書館以客為尊。資訊服務理論與實務研討會論文集。臺北市:世新大學圖書館。
◎ 林娟如(2000)。資訊時代的電子行銷。研考雙月刊,24(3),頁 33-40。
◎ 楊雅雯、柯皓仁、楊維邦(2001),"個人化數位圖書館資訊環境-以 PIE@NCTU 為例",2000 年台灣區網際網路研討會(TANET 2000),pp. 467-474,頁33-40。
◎ 許慧如(1993)。如果圖書館像品牌:淺談圖書館行銷。書府,14,頁 64-73。
◎ 張建清、傅大煜(2000)。從網路演化談個人化服務產品。網際先鋒,頁 102-106。
◎ 黃夙賢、柯皓仁、楊維邦(2001)。交通大學個人數位圖書館資訊環境。新世紀數位圖書館與數位博物館趨勢研討會論文集。臺北市,新竹市:國家圖書館,交通大學圖書館編印。
◎ 辜曼蓉(1999)。讀者資訊尋求行為與以讀者為中心的圖書館行銷。書府,20,頁 81-111。
◎ 謝寶煖(1998)。行銷圖書館與資訊服務。圖書與資訊學刊,27,頁 40-54。
◎ 蕭景燈(1998)。個人化界面與數位化資訊。中央研究院計算中心通訊,14(2),頁 23-25。
第 1.2.3 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