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數位館藏評估所需要的數據
數位館藏的評估可從量化及質性兩方面著手,在量化方面,數位館藏評估的基本數據包括館藏量、使用量、使用時間。質性方面則包括為何使用以及如何使用。
(一) 使用什麼?
讀者利用哪些數位館藏?圖書館訂了很多電子期刊,也購置了很多資料庫,哪些資料庫是常常被使用的?哪些資料庫是從來沒有人使用或用的人很少?哪些電子期刊沒有人使用?這些都是圖書館必須要得到的數據。
(二) 誰在使用?
如果從 log file 來看,只能知道讀者從那個 IP進來,卻不知道是誰,如需要這樣的資料,就必須想辦法取得這個數據。
(三) 如何使用?
可以從 log file 來了解讀者的動作。
(四) 什麼時候使用?
(五) 為什麼使用?
這項數據似乎比較難了解,也許要配合其他的方法來評估。
四、評估工具
E-metrics 是電子商務評估網站的一個工具。它是用科學方法來檢驗網站通行數(traffic data)的工具,測量一個網站成功程度的計量法。大家都知道
Bibliometrics 是書目計量法,E-metrics 還不知道怎麼翻譯。電子商務測量網站成效,基本上都是從量上面來看,目的是要了解網站使用者的行為,還要確定網站是不是吸引適當的使用者來訪,也要評定網站經營策略是否得當,
E-metric 已被使用一段時間,有很多相關的文獻可以參考。
E-metrics 實施的步驟有下列幾項:(1) 記錄網站的通行數據;(2) 利用 web-server 的 log file
分析數據;(3) 為網站行銷策略作改善建議。它的功能是要幫助網路企業界得到充分的資訊,藉以了解如何在競爭激烈的商場贏得勝利。
(一) E-metrics 在電子商務的運用
1. 分析使用者的資料並建檔,提供個人化的服務。
2. 了解使用者消費過程,以發展業務計畫。
3. 發展即時行銷的策略,提高銷售率。
4. 評估網站的內容,據以增修改善。
5. 加強網站的設計。
6. 減少服務成本。
透過數據所得到的分析結果,可以將許多服務納入營運系統中,減少很多人工的服務,如宣傳、廣告、客戶服務等。
(二) E-metrics 分析項目之解讀與運用
通用的 E-metrics 非常多,可以觀察多達上千個項目。有一家專門提供 E-metrics電子商務分析服務的 NetGenesis
公司就在2000年完成一份研究報告,建議許多重要的計量方法,下面挑選一些比較容易了解的來參考。
1. 客戶造訪的頻率(Frequency)
知道客戶多久造訪一次。
2. 客戶最近造訪的時間(Recencyness)
知道客戶是否造訪過後很久都不再來,如果這個客戶最近還常來,那就比較不是問題。
3. 網站造訪人數與潛在客戶百分比(Reach)
鄉鎮圖書館可能根本就不清楚潛在的讀者有多少,所以七、八萬人口只有五百人來使用也不在乎,而電子商務就蠻在乎的,他如果知道潛在客戶蠻多的,可是網站造訪或購買的人很少,就表示經營策略有問題。
4. 造訪者表示購買興趣(Acquisition)
網上購物通常會叫你將想要購買的東西放到一個 shopping cart,除非你一次只買一個東西。如果你要買好幾種,當然是查到就放到 cart 去,那一個 cart 就好像你去大賣場買東西的推車一樣,東西先放進去表示你有明顯的購買興趣。
5. 可能的客戶轉為真正的客戶(Conversion)
採取購買行動的客戶轉為真正的客戶。
6. 客戶的持續度(Retention)
知道客戶是不是持續造訪。
7. 忠誠度(Loyalty)
知道客戶是否持續購買。
8. 客戶停止購買行為(Abandonment)
當客戶停止購買行為發生時,表示是一個警訊。
9. 客戶耗損率(Attrition)
耗損率指現有客戶中停止購買行為者的百分比。
10. 客戶的動搖率(Churn)
動搖率指耗損的客戶除以客戶的總數。客戶最好是穩定地成長,如果有流失情形,也表示是一個警訊。
事實上還有更多的 E-metrics,目前只列舉十個通用的,而且是我們比較能了解的,它還可看出更多複雜的現象,並取得 data 做分析,做為網站營運策略改進的一些數據。E-metrics 在數位圖書館的應用,國外有好幾個計劃,最有名的是
ARL(American Research Libraries)E-metrics 的計劃,這是一份相當有內容的報告,分成三個階段,現在第二階段的報告產生了,第三個階段今年年底會完成,也就是表示ARL
會發展出一套 E-metrics 的方法,來評估數位館藏的使用。美國大概有二十幾個 Research Libraries 參與這樣的計劃,研究的成果可以提供參與研究的圖書館了解數位館藏的使用狀況,並做為未來決策的依據。這個模式一旦做出來,其他的圖書館也可以拿來參考。另有幾個計劃,有的在英國(U. K. Examines Vendor Usage)、有的是整個歐洲的計劃(European Com-mission
EQUINOX Project)。又如:The Digital Library Federation(DLF)Initiative
Statistics,DLF 是美國數位圖書館的計劃,現在已是第二期,第一期有六個大學,第二期有多所的大學參與。
五、數位館藏評估的困難
數位館藏評估在執行上有許多困難,以下就可能面臨的議題逐一討論。
(一) 缺乏標準的定義與計量法
電子商務為什麼能夠發展出 E-metrics供大家通用?雖然不是每一家電子商務廠商都用同樣的metrics,但是在上千種的E-metrics
中你可以選擇你要評估的部分。而圖書館要發展一套標準的定義和計量法比較困難,因為每個圖書館的差異性蠻大的,數位資訊的價格差異也很大,不過並不是不可能,也許要調查很多圖書館的意見
之後才能夠發展出來。
(二) 無法取得充分確實的數據
主要問題在很多圖書館是連結到廠商的資料庫去檢索的。如果自己沒有主機,那麼就要請廠商提供,雖然廠商都會提供月報表,但是有多少圖書館能夠判讀那些資料?國外圖書館發展
E-metrics 的經驗認為,最大的問題在於沒有辦法從廠商那裡得到充分的數據,或是他提供的數據不標準,或是他提供資料的方法不是圖書館想要的。圖書館本身若有問題,那麼廠商勢必也不能配合提供數據,如此便產生更大的問題,這是所有參與
E-metrics 計劃的圖書館一致提出來的難題。
(三) 不易解釋數據
有了 data,可是怎麼去解釋它?電子商務廠商可能會想知道 user 是從哪一個 search engine 連到這裡來,他可能會很樂意去那個入口網站或搜尋引擎刊登廣告。
user 從哪裡來、做什麼,這個比較容易解釋,可是要知道 user 做那件事的動機,就沒有辦法從 data 去解釋了。例如很多人來這個網站只稍作瀏覽便下站,可能從數據來看是失敗的使用,也有可能是他不經意連線進來,路過而已,進來之後沒什麼興趣就下站了,這時候就不太能從數據去解釋他的行為。
(四) 不易做出結論
因為很難解釋,所以不易做出結論,我們要清楚原因,才能做為改善的依據。
(五) 技術日新月異
新的技術不斷推陳出新。當我們引進一個資料庫或做一個數位化計劃的時候,所用的技術在當時可能是新的,可是很快地它又落伍了,讀者可能覺得它缺少一樣什麼功能,並不是它不好,而是它的技術落伍了,這會造成評估工作進行的困難,是否要把技術列為評估的要項?這一點讓很多做
E-metrics 計劃的圖書館認為很難進行一致性的評估。
(六) 牽涉到個人隱私
Log file 可以顯示 user 進來的 IP 或身分,圖書館是否可以用這個資料來做分析?且須注意這是否會牽涉到個人隱私?
參、結論
數位館藏在今天的資訊服務機制中,是一個不可或缺的角色。如何評估、建立與利用數位館藏仍舊有許多議題等待我們進一步的討論。從永續經營的角度分析,數位館藏建置有其基本議題。
一、資訊組織問題
metadata 是不是一個最好的資訊組織的方法,它有什麼樣的問題,這是我們要探討的。
二、資訊保存維護問題
數位資訊的保存,事實上是有很多的問題,例如過去建立的一些檔案格式現在還能用嗎?還能讀取嗎?圖書館如果要長久的保存這些數位資訊,讓讀者可以長久使用,必須花很大的心血。
三、資訊的使用權問題
包括合理使用等問題。
四、經濟問題
此議題牽涉的層面可能比較廣,以前圖書館談收費或免費,現在我們已意識到數位資訊的成本是否合理的問題。廠商到底是用什麼樣的計價模式,我們可能要想辦法知道,就像過去建立傳統館藏,要熟悉出版界動態及出版的情形一樣重要,但我們對數位資訊的價格了解很少,所以未來圖書館要有經濟學方面的專家,要有法律方面的專家。
五、推廣教育問題
假如圖書館經過評估之後,了解data-base本身的設計及品質沒有問題,但仍然有很多user不知道該怎麼用,這就是推廣教育的問題。
CONCERT網址:http://www.stic.gov.tw/fdb/consortium/serv.html
(本文為「知識經濟時代之圖書館服務系列(一)研討會」演講記錄,由鄒承平先生記錄,並經主講者寓目同意刊登。
第 1.2 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