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六 Library 2.0 Meme Map
資料來源:http://www.flickr.com/photos/42538191@N00/113222147/

圖七 Academic Library 2.0 Concept Model, Basic
資料來源:http://www.flickr.com/photos/habibmi/222296001/
肆、Library 2.0 現況
國內外許多圖書館已開始利用 Web 2.0 的技術,但使用了這些技術,圖書館是否變得更好?或是在服務心態上仍是以圖書館為中心呢?以下將從 Web 2.0 工具,包括 Blog、RSS、Wiki、IM、瀏覽器工具列、Widget 等的應用、Mashup 資料混搭之概念、OPAC 2.0 或 WebPAC 2.0 檢索介面的改進及資料整合,以及社會性網路,包括 Second Life、Facebook … 等面向進行探討。
一、Blog
截至 2007 年 2 月止,國內 158 所大專院校圖書館中有 13.3% 提供Blog服務,65% 採用開放原始碼軟體(Open Source Software) 加以建置,其中多數為 LifeType,Blog 的內容主要應用在訊息公告、館藏介紹及主題/活動這三類。
二、RSS
RSS 是透過技術,每當有新消息、新資訊發佈上網,使用者在 RSS reader 便可立即收到。截至 2007 年 2 月止,國內 158 所大專院校圖書館中,有 12.7% 提供 RSS。提供的訊息以最新消息及新進館藏為主,而這些訊息是原來網站就有的資訊,只是透過 RSS 傳遞資料。
在客製化 RSS 方面,需另寫程式才能完成,包括臺灣大學提供新進館藏關鍵字查尋結果的 RSS,台東大學也提供借閱資料到期提醒的 RSS。不過目前的 RSS 服務大多圍繞在 OPAC 核心以外的服務,也就是說圖書館整合系統廠商尚未提供 RSS 的功能。
三、Wiki
Wiki 意指「共同寫作」,中文有人稱它為維基,理論上來講未必完全正確,維基應該是Wikipedia,Wiki 的中文名稱應該是共筆或圍紀,也就是多人一起貢獻內容,Wiki 最重要的觀點是信任,但其缺點是必須熟悉編輯語法,雖然提供了簡便的功能按鈕,但仍不同於寫 Blog 或 email 那樣簡單。
目前多數是應用於內容知識庫或主題指引,並且只允許館員或註冊過的讀者有權限來更新 Wiki 上的資料。另外,林信成等人將「系統」、「內容」與「社群」稱為是 Wiki 的金三角,有了系統和內容,重要的是如何營造社群,瞭解我們的讀者在哪裡。
四、Widget、瀏覽器工具列
Web 2.0 有一些小工具像是 Widget、瀏覽器工具列,圖書館可以利用這些小工具,讓讀者加在自己的首頁,當開啟瀏覽器時,即可獲得最新消息。曾使用過 Google 的人,可以試著用 iGoogle,若是將瀏覽器首頁設為 iGoogle,也就是個人化 Google 網頁,那麼,開啟瀏覽器後看到的就是你所想看到的資訊。
美國 Ann Arbor District Library(AADL),提供使用者可在 iGoogle 網頁中訂閱圖書館的新到資料,所以,每天打開瀏覽器,從自己設定的首頁就可看到 AADL 的新書通知及個人借閱資料,或是該圖書館借閱前十名的書籍。臺灣大學圖書館也提供 Widget 工具,讀者安裝 Widget 後,可以直接在電腦桌面上查尋館藏或得知最新消息。另外,使用者可以直接在瀏覽器工具列做館藏查尋的動作。國外有些圖書館將圖書館網頁常用的功能,提供使用者下載,裝置在瀏覽器上,使用者開啟瀏覽器後,即可開始輸入檢索指令,查尋圖書館的資料。
五、OPAC 2.0
目前已經有圖書館的 OPAC 提供檢索結果的 RSS,但大部分圖書館的 OPAC 並未提供此功能,除非由系統人員額外編寫程式。有些 OPAC 也允許使用者下 Tagging(書籤、標籤),並可以自行加入 Summary 及 Reviews。較新近開發的 OPAC 則開始提供 Faceted browsing,也就是層面分類瀏覽功能,方便使用者下一次瀏覽時縮小檢索範圍。另外,還有視覺化 Visual map(word cloud)及社會性工具(Social tools),所謂的 Social tools 是指如果每筆書目記錄的網址是唯一的,那麼使用者可將該筆書目記錄加至個人書籤中。而在 OPAC 2.0 中較著名例子,包括:
- UPenn Library:賓州大學圖書館是最早提供 tagging 服務。
- Ann Arbor District Library:部落格化,也就是將圖書館網站及內容管理系統整合在一起,並且提供查尋結果 RSS、tagging 服務。
- Hennepin County Library:接受讀者的書評。
- NCSU:Endeca-based館藏目錄、Faceted browsing,使用原有的 ILS 自動化系統,但放棄原檢索界面,改用 Endeca 公司的 ProFind 作為檢索平台,同時提供檢索與瀏覽功能。
- 芝加哥大學圖書館最近開始啟用 AquaBrowser-based,將館藏目錄的檢索結果,以圖形顯示相互關係,並可利用該圖做進一步檢索,提供視覺化功能。
- Scriblio(原 WPopac):WordPress-based 的館藏目錄,同樣是使用原有的系統,但另外利用軟體來架構館藏目錄。
除了 Endeca-based 及 AquaBrowser-based 館藏目錄之外,開始進入產品階段的 WorldCat Local 也提供一些具 2.0 精神的功能。至於書籍分享網站 (例如:臺灣的羽毛網及 iReading愛.閱讀等、美國 LibraryThing … 等),雖然不是一個 OPAC 系統,但也可為 OPAC 加分不少,例如 LibraryThing for Libraries(LTFL)計畫就是與圖書館合作,將在館藏系統查獲的資料,透過API在網頁上顯示該筆資料在 LibraryThing 的 Tags,使用者可因此找到更多相同類型的書,或者直接點選連結至該網站找到更多相關的資料。此類的服務屬於「資料混搭」(Mashup),亦即將資料重新組合後再提供給使用者之服務。
六、Mashup
淡江大學圖書館的首頁中,News 得來速的資料是利用 RSS 的方式取自部落格最新消息,因為資料來自於不同的網站,故亦屬於某種程度的資料混搭;同樣地,以往在圖書館網頁介紹館藏資料,是館員用 FrontPage 做出來的,現在則利用 RSS 取自館藏之旅部落格。另外,在 Amazon 網站查獲某筆資料,利用瀏覽器外掛程式 Greasemonkey,可得知該筆資料在西雅圖圖書館的館藏狀況。OPAC 可以利用 GBS API 在 OPAC 的書目頁面嵌入一個預覽此書的連結,讓讀者連回 GBS 瀏覽部分全文;舉例來說,國立臺中圖書館的網路書店功能,提供讀者連結至 Google Book Search 或博客來網路書店,但目前它並不是使用動態連結的方式,也就是無論 Google Book Search 有無資料,該網頁都會提供連結,很有可能連結後出現的結果是 Not Found。
七、社會性網路
Second Life 是一個網路社群遊戲,它採用了全 3D 的圖形介面,遊戲中忠實地模擬真實世界的人生,這個虛擬的世界像是一個社會的縮影;為了要增加和讀者接觸的機會,很多圖書館在這些網站上建立服務的據點。另外,由於有很多的讀者、學生都在 Facebook/MySpace 上面,故同樣有圖書館利用這些網站提供館藏查尋或其他服務功能。
伍、檢討及建議
Web 2.0 的技術或工具可為圖書館帶來新契機,Library 2.0 或 Web 2.0 的概念是圖書館應該採用的;但相對地圖書館面臨的困境,包括:
一、技術及維護人力的不足。
二、圖書館自動化系統資料取得不易。
三、內容一成不變。
四、新政策、新事物的推動,需要主管及館員的支持及參與。
五、圖書館花了許多經費購買資料,但卻也因缺乏行銷及使用者教育,使得使用率偏低。
Web 2.0 工具不是萬能靈丹,社交性網站及 Web 2.0 工具很吸引人的目光且會讓人迷戀,然而它們看似是解決圖書館工作問題的萬能靈丹,但這些新科技工具終究還是工具而已,更重要的是利用這些工具所產生的新內容及圖書館的態度。
John Blyberg 認為 Library 2.0 這個術語被許多圖書館、館員及廠商據以做為推動「改變」的理由與事項,但反而使真正的問題焦點被轉移,終究可能什麼也沒改變。「資料」是重點,但圖書館又應如何讓資料在不同系統、平台間有效流通變得重要。因此,針對當前 Library 2.0 在實施上所遇到的問題與瓶頸,John Blyberg 提出了三點看法:
一、應體認到 Library 2.0 是一個敏銳的資訊/訊息的生態,當圖書館使用科技時,對使用者來說它是一種易懂、直覺及自然延伸的體驗。
二、Library 2.0並不是可以從廠商那裡買到的。
三、真正尋求Library 2.0,應該是需要針對工作程序、政策、實體空間、人員配備和技術進行徹底的分門別類。
上述這些反省相信對致力於邁向 Library 2.0 之際的圖書館是相當有幫助的,此外,圖書館員是否也應該變成 Librarian 2.0?前面曾提到新政策、新工具需要主管及館員的支持,那麼當讀者到參考櫃台詢問如何訂閱 RSS 時,館員是否具備協助讀者之能力?因此,對於館員之繼續教育,又將成為另一需受到重視的議題。
(本文為知識經濟時代之圖書館服務系列十:資訊科技在圖書館的應用(97.03.27)演講紀錄,由劉麗雲小姐紀錄,並經主講者寓目同意刊登。)
第 1.2 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