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醫療與身體
1949年前中國出土文獻之研究
語料庫語言學
刑事實體法
資訊城市與社會,以及數位建築
地景建築 (景觀建築)
教學與學習心理學
.李夏廷、李劭軒《晉國青銅藝術圖鑑》題要/ 雷晉豪推薦
.劉颻《魏晉南北朝釋家傳記研究:釋寶唱與『比丘尼傳』》/ 王翠玲老師推薦
.田中良昭著『敦煌禅宗文献の研究』/ 王翠玲老師推薦

作者 / 雷晉豪

李夏廷、李劭軒《晉國青銅藝術圖鑑》題要

館藏連結

一、前言
本書以「晉國」青銅器單獨成書,標示著出土材料日趨豐富,研究逐漸向地域深化的趨勢,這個方法對東周時期的研究格外重要。近年來中國史學界關於中國上古文明的特質,提出「多元」與「一體」相輔相成的觀點,而地域研究一方面能探究「多元」的一面,以此為基礎,方能進一步思考「一體」的產生原因。本書作者在引言中指出:

東周以後,晉國(含早期三晉)以鮮明的藝術特色和精湛的工藝成為當時中國青銅藝術新時代風格典範,人們習稱這一時期的晉國青銅器為「晉式」或「晉系」青銅器,它與長江流域楚系青銅器是當時覆蓋範圍最廣,文化成就最高的兩大青銅文化體系,同時也是滙成秦漢一統的中華文化洪流的南北兩大主流。

實已觸及「多元」與「一體」二個層面,點出作者深層的問題意識。惟本書的重心仍著重「多元」的層面,也就是紮實的、細膩的表現晉系青銅藝術的特點。

二、內文特色
全書除引言與結語外,共分四章:
「晉國青銅文化概述」一章,指出晉國藝術有周文化與土著文化—包含游牧文化與在地古國—兩大淵源,並指出晉式青銅器產生於晉國稱霸,國力充沛的時代背景。
次章「晉國青銅藝術分類」,將青銅藝術依紋飾分為神話動物、寫實動物、幾何形與人物四類,介紹各類別所包含的紋飾種類、名稱、構造與特徵,尤其著重指出晉國紋飾的特殊性及其與域外文化的關聯。
次為「典型器物舉例」章,介紹代表性的晉器25件。諸器或因地域風格突出,或技法精湛,或因時代明確,或因為代表人物的作器而雀屏中選。
最後「分類圖解」為本書重心。作者將紋飾分為饕餮與獸面、龍、蟠螭、鳳鳥、虺蛇、動物、幾何形與人物8類,其下再分細目,而以考古繪圖、照片或墨拓逐器呈現596件器物的裝飾藝術,並詳載其出土、現藏、時代、尺度與著錄,以及說明紋飾的內涵。

三、價值與議題
綜觀本書,有幾項特點:

  1. 解說清晰
    本書題名為「青銅藝術」,實則僅涉及裝飾藝術,亦即以青銅紋飾為主,加上少數肖形尊,而未涉及青銅藝術的其它層面。儘管如此,本書對於裝飾藝術的表達極為突出。李夏廷以其深厚的考古繪圖功力,搜羅大量高品質的線繪圖,使書中的紋飾莫不清晰易識。其中,針對較為複雜的紋飾,作者又於線繪圖上以箭號逐部件註明其名稱,或是以電腦技術拆解其構成部件,逐部逐項說明之,凡此均見作者的功力與用心。相較於介紹青銅紋飾的專書,早期如容庚的《商周彝器通考》,近作則有上海博物館的《商周青銅器紋飾》,本書的介紹方式詳細而明晰,極有助於專家、學生與大眾的觀覽、檢閱與學習。
  2. 資料完整
    本書的「分類圖解」共羅列596件器物。其來源甚廣,包含中國、臺灣、日本與歐、美諸國,以及一部分的待刊資料。作者一一分類整理,並詳載各器的出土、現藏、年代、尺度與著錄,對於分散的資料有整合之功,也為研究晉系青銅器奠定良好的基礎工作,而部分待刊資料首度在此刊布,亦值得注意。
  3. 開新視野
    隨著考古工作的發展,地域性是深化研究的可能途徑,本書即一範例。透過地域的視角,本書觀察到晉系青銅藝術的諸多特色。例如:鑄造工藝上,〈子仲姜盤〉、〈刖人守囿挽車〉的旋轉裝置,以及少有失蠟法的器物;紋飾方面,華麗而寫實的翅膀、貝紋項圈、圜眼、扭絲獸角、辮形綯索紋與人獸合體等藝術手法與題材;以及器形方面,如弦琴器、銅鍑、銎斧等特有器形。
    關於這些地域特色,作者格外致力於探討其域外淵源,例如,作者追溯晉地特有的華麗大翅膀至西亞、埃及等地盛行的翼神獸或格里芬(griffin);或如認為扭絲形獸角有環地中海以及俄國草原藝術的特徵,這些均為東西交通史的重要課題。無巧不巧,2009年的傅斯年講座,Jessica Rawson試圖從藝術品上追索先秦、秦漢時期某些中國藝術的西方淵源,而本書作者亦提出類似的觀察,顯見這是一個新的研究方向。

最後,關於本書的內容,筆者亦有幾項建議,提供作者參考:

  1. 本書既題名圖「鑑」,其旨為整理資訊,以供讀者查閱、對照與觀覽的參考書。筆者並不認為青銅器紋飾的分類必須一成不變,遵循舊有的準則;只要定義明確,分類清楚,易於理解,分類方法可以因事制宜。然而,本書的分類有不少可商榷之處:
    作者將動物紋飾分為神話動物與寫實動物二類,但有些動物究係那一類,並不很清楚。例如,作者將鳳鳥與蟠蛇均列為神話動物,但鳥與蛇畢竟不同於饕餮或神龍,此分法不免失當。
    「寫實動物」一辭也不甚妥當。「寫實」是藝術的表現技法(realism),並非動物的分類標準。按本書係以之與「神話動物」相對照,故建議改為「真實動物」或「自然動物」,以與神話動物對照。
    「分類圖解」一章也有同樣的問題。本章下分8類,其中的「幾何形」類應是指點、線、角度與平面等圖形構成的紋飾,是一種抽象藝術。作者卻將卷葉紋與花朵紋歸於幾何類,這不符合字義;鱗紋雖有重複性與抽象性,但畢竟屬動物紋飾的一種,宜改列入「動物」類。
    此外,同紋飾的多器列入不同類,是明顯的失誤。「動物類」下轄「牛(犧)」一門,包含編號405-418號器,但第457號牛紋陶範卻編於同類的「其它動物」門;同樣的問題亦發生在458號的鹿紋陶範,作者列於「其它動物」門,卻不列入同類的「狼、犬、羊、鹿」一門,若非失誤,實難理解。
  2. 本書以圖鑑為主體,歷史論述非其首務,然全書對晉系銅器藝術的發展、演變與興衰,以及晉系藝術在中國藝術的地位,亦有一些論述。許多論斷都有失簡略:如第三章以生產關係為解釋藝術變遷;有些則失於誇大:為了強調晉系的重要性,認為今以「唐人」指稱中國系晉國之功。此類問題甚多,雖無關本書宏旨,亦宜修正。
  3. 本書數度稱引「新田風格」一辭,代表「晉系」青銅器的成熟階段。然而,作者均引用黃銘崇的文字來闡釋「新田風格」的內涵,既未申論己見,「圖解」的部分也未有系統的呈現「新田風格」的典型特徵。對於以凸顯「晉系」為宗旨的著作實係缺憾,望作者再作補充。 無論如何,本書在圖象的呈現上有其獨到的功力,提出的問題亦值得進一步探究,筆者受益甚多,是一本值得推薦的大作。

back to top


國立成功大學中文系老師 / 王翠玲

劉颻《魏晉南北朝釋家傳記研究:釋寶唱與『比丘尼傳』》

館藏連結

性別歧視,是古今中外屢見不鮮的問題。就宗教界而言,即使中國佛教界也不免呈現出這一社會性景象,所以在僧尼的傳記記載上,相較於歷代層出不窮地撰述高僧傳(梁、唐、宋、明等),而以尼僧為主的比丘尼傳,卻僅僅只有南北朝時期的《比丘尼傳》四卷(傳說作者為梁朝釋寶唱)是中國佛教史籍當中唯一記載比丘尼事跡的專著。
傳記中的比丘尼們,若由時代的角度來看,「古時中國社會受儒家思想軌範,而在魏晉六朝時代而敢於出家,皈依於外來的佛教底比丘尼,是走在時代尖端的女士。」
再由個人人格的完整性來看,「《比丘尼傳》中的女尼則不同,她們既不是男性的附庸,也不是“三從四德”的典範,而是一群以執著的追求和堅定的信仰而名世的女性。這多少透露出了一絲獨立人格的曙光。」
即使這部《比丘尼傳》距離現代已經超過一千五百年,但是其中的躍動的生命力、不受時代趨勢局限的自尊自信,即使對於注意男女平權的現代人而言,依然充滿啟示。
這部《魏晉南北朝釋家傳記研究 : 釋寶唱與『比丘尼傳』》,作者劉颻選擇這一罕受關注的宗教領域、女性議題,是相當有眼光的。相對這對於女性意識抬頭的現代,也能提供參考。

back to top


國立成功大學中文系老師 / 王翠玲

  田中良昭著 『敦煌禅宗文献の研究』

A Study of Tun-huang Zen Manuscripts

館藏連結

在敦煌文獻出土後,迅速加以整理、活用,藉以處理中國禪宗、禪文獻等諸多問題的日本學者為數不少,知名者如矢吹慶輝、宇井伯寿、鈴木大拙、關口真大、柳田聖山等,而且研究的傳承至今源源不絕,代有其人。日本當代學者田中良昭也是箇中之一。
田中氏任教於日本曹洞宗系統的駒澤大學佛教佛部,多年致力於鑽研敦煌文獻中的中國禪宗文獻。本書是他的著名作品,出版於昭和58年(西元1983)。其組成包括七章,內容如下:
第一章、有關傳燈、嗣承的諸文獻,第二章、有關禪法、修道的諸文獻,第三章、有關銘、箴、讚、偈類的諸文獻,第四章、其他的諸多文獻,第五章、餘論(一)環繞初期禪宗的諸多問題,第六章、餘論(二)環繞禪宗傳燈說的諸多問題,第七章、餘論(三)禪宗傳燈說的歷史開展。
本書問世後曾有鏡島元隆氏為撰書評,其中提及本書值得注意的四大成果和三項特質,並總結而高度評價云:「本書在現階段,可以說呈現出最高水準的敦煌禪宗文獻研究。」正是因為如此,所以也引發出今後的課題和期待,那就是(1)總合式、體系性地研究敦煌禪宗的全部文獻,(2)完成以新資料為基礎的中國初期禪宗通史。
現代,在華人的禪宗學術圈內,除了早期的胡適以及稍後的印順法師之外,其實研究成果相當有限。近年來,臺灣、中國的華人學者陸續出版相關著作,但是若與日本長久累積的禪學研究成果相較,仍然相當大的努力空間。 本書出版至今已近三十年,卻仍有其參考價值。因此借助於科技部的購書計畫,以饗讀者、同好,期待能予活用。
附帶一言,田中良昭氏後來陸續出版《禅学研究入門》(大東出版社,2006年)、《敦煌禅宗文献の研究〈第2〉》(大東出版社,2009年2月),也可以一併參考。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