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影片賞析與心得分享 |
|
![]() ![]() |
|
主
題 |
重新審視求學目的與人生價值觀 |
導讀人 |
陸偉明教授 |
導
演 |
Aleck
Keshishian |
演
員 |
喬 派西、布蘭登費雪、莫拉凱莉、派屈克戴西 |
~劇情簡介~ |
|
自一流名校取得榮譽文憑畢業,相信是每位莘莘學子夢想以求的求學目的;因為,榮譽文憑代表著未來的錦繡前程。然而,這種以名校學歷文憑作為攀登人生高峰階梯的觀念,窄化了生命中追求真善美的境界;「生活經驗」受到輕忽,而「學歷文憑」卻被聖化,促使人們追求社會既定的價值成就。〈乞丐博士〉便是對此一問題提出批判與反省的影片。劇中人物蒙提是位高傲自大、埋首於畢業論文寫作的政治系應屆畢業生;賽門是位以哈佛圖書館為家,具有豐富人生閱歷且不隨俗的流浪漢;皮卡南教授是位上"夜線"電視節目多於課堂的名牌教授;三個人的生命交集,引發蒙提對自我期許和社會價值的重新追尋與定位。 首先,蒙提面對的衝突便是身為一個人的價值看法。社會認可一個人有價值或是值得他人尊重,必須經過社會競爭而立於不敗之地,並進而對社會有貢獻的人;因此,大學教授的學識涵養是值得效法和敬重,而流浪漢卻是社會的失敗者、人間的殘渣;蒙提知道賽門是個「人」,是因為他可以「聞得出來」--又臭又髒的人渣。他之所以願意與賽門打交道,乃是他的工具理性提醒他,必須先委曲求全地取得賽門手中的論文。因此,在二人彼此互動交往的過程中,蒙提只見到「論文」,未見到「人」;這也是室友寇特妮和賽門挑戰蒙提對書本中人的定義和社會現實對人價值的看法。 經過一段生活經歷的衝撞與交流,蒙提從賽門身上亦學習到許多人生的智慧,因而了解到賽門並不是一無用處的人渣。因此,眼見賽門生活困境,心中油然而生的困惑便是為何他衣食不缺,而賽門三餐無著?學院中的知識似乎無法解決此困境,因為它看不見「流浪漢」,只見到「經濟困難者」;並嚐試用金錢和社會救濟解決此問題,而不是用愛心和尊重來幫助他們自立。因此,賽門曾嘲諷蒙提所看重的學術生命只不過是「一疊廢紙」--悲觀的思想垃圾,對待援助的人毫無助益;而賽門與蒙提所分享是「一堆彩石」--生命的甜蜜回憶,看重人與人、事、物之間情感的交流。 最後,蒙提不再受制於工具理性,只尋求達致目的的快速手段和考量,而重新反思對自我的期許和社會的價值成就,臣服於追尋終極價值與意義的目的理性的指導,尋求屬於自己的人生方向,將會以榮譽自生命中畢業,並且毫無遺憾(賽門臨終對蒙提的期許)。(本簡介轉載自生命教育全球資訊網 ) |
|
~導讀內容(陸偉明教授
主講)~ |
|
這部影片中有好幾個片段都很發人深省。在成大附近你可以看到不同的社會、不同階級的人,跟我們一起工作與生活,尤其是育樂街。哈佛人是美國社會的一群菁英,影片中男主角曾講一句說 "Why I am here, he is there",從那時候開始他有一個新的體會,也開始跟塞門有比較多的互動。當你知道即將死亡時,你會比較了解生命的意義,其實每個人都有終點,每個人都是被判了緩刑,但是我們卻很少有這樣的察覺。當塞門面臨死亡開始做準備時,第一件事就是幫自己寫訃文,這對每個人而言都非常困難,你要寫事實呢?還是要寫最引以為傲的事情?一直拖到最後,他所寫的卻是最以引為憾的事情。醫學院、護理系同學看到生老病死比較多,也比較會想到自己的生命,他們通常會有兩個極端的做法,有一部份的學生會認真的去過他的生命,為他的死亡而做準備;另外一批的學生卻玩樂的更厲害,因為覺得青春苦短! 我個人比較喜歡後半部的部分,因為那個部分我們很少去接觸、很少去思想,這部片的片名就是with honors,對塞門來講,最大的遺憾就是他沒有跟家人住在一起,對男主角來講,他已經是一個with honors,已經有了那樣的榮譽學位,雖然他已經過了那個時間。我覺得這個整部片他的串場上面算是還算流暢,不會有太多的冷場,不曉得同學在看這部片的時候有什麼樣的回應,或是說,一些想法跟大家分享。 |
|
~觀眾迴響~ |
|
迴響一:
陸老師:
迴響二:
陸老師: 所以老師在教導時,他在解釋why跟解釋how,比解釋what來得更重要。唯有當我以批判性的觀點來教育,學生的主體性才會浮現,如果我今天一直給,他就一直做筆記,這樣的教育是非常無效的,因為他永遠沒有辦法成為他自己。當學生有批判性的觀點時,他才能建立自己的主體性,我們教育的目的就達到了,他可以做終身的學習,他也知道在什麼樣的位置上做什麼樣的發言,這就是我心目中的教育學程。當你去應徵、去試教時,你主體性的展現自然而然就會為你贏得選票。當老師在試教時如果照本宣科,台下的老師會覺得這是陳腔濫調,可是如果我有比較創意性的展現,台下老師會覺得你可以教育未來二十年的小孩,唯有主體性的展現才能確保將來有競爭力。
迴響三:
陸老師:
迴響四:
陸老師: 論文寫作時,可能同學受限於時間壓力、或是論文格式的要求,每一個人都想去套別人的模子,因為這是一條最安全的路,而且很快就會有一個雛形,可能指導教授會蠻喜歡的。我比較希望同學能夠寫出自己的一些看法,我會問這是不是一個好問題?是不是對世界人類有所貢獻?是否可以解決人類的一些問題?用這樣的觀點去切入,你將會有不同的想法。同學常覺得論文寫作很可怕,我的建議是實際去寫、去經歷,當你完成一篇文章,你就因而成長。當你再回頭去看這篇文章時,常覺得這篇文章可以丟掉了,這就是「用今日之我去否定昨日之我。」我就是不斷地寫作,透過這樣的方式不斷地自我批判。其實我自己的經驗是,覺得那一次做的不好,沒關係下次要再重來。
迴響五:
陸老師:
迴響六:
陸老師:
迴響七:
陸老師:
迴響八:
陸老師:
迴響九: | |
~最讓我深受感動的場景~ |
|
|
|
~我想要和大家分享~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