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影片賞析與心得分享 |
|
![]() ![]() |
|
主
題 |
把握今日 追尋生命熱誠 |
導讀人 |
趙梅如教授 |
導
演 |
Stephen Herek |
演
員 |
Richard Dreyfuss、Glenne Headly、Jay Thoma |
~劇情簡介~ |
|
音樂家賀蘭一生最大的志願就是作一首萬古留芳的交響樂。無奈,為了生活,他只好屈就在高校裡當起音樂老師。而這麼喜歡音樂的賀蘭,所生的兒子卻是個聾子,失望之餘,他完全不知該如何與兒子相處,更別提和兒子分享他的音樂喜好了。於是他把所有的心力投注在工作上,將他三十多年的青春全部奉獻於培養學生的音樂興趣。 就在他將退休之年,學校卻下了一個決定,把學生的音樂課全部刪除。喜歡音樂的學生和他積極的努力下,依然改變不了既定的事實。學生對於這位音樂老師最後一天當「老師」的生涯,決定給荷蘭一個驚喜--所有他教過的學生,有的還是民意代表、成功的商人,全部回到母校,為他們的老師開一場演奏會……。(本簡介轉載自生命教育全球資訊網) |
|
~導讀內容(趙梅如教授
主講)~ |
|
這部影片我看過非常多次,每次看到最後都很感動,因為生命就像很多首交響曲。我想到十二年前的一幕,我的兒子出生五天後,我把他從醫院抱回家,剛回家他就哭,結果哭了一下他就停頓下來,他似乎在聽什麼,隔一會他又哭了,哭一下又停下來,再一會又是這樣,直到最後就嚎啕大哭。當時覺得很有趣,一直再想為什麼他哭了又停下來,原來他在嬰兒室時有非常多的小朋友,那裡好像在演奏交響曲,如果有一個哭,大家就跟著哭,聲音此起彼落很熱鬧。當他回到家,發現哭的時候沒有人跟他共鳴,所以他望了一下,好奇怪的地方,他又哭了一下發現還是沒有聲音跟他合奏。
我覺得生命就是這樣,茫茫然被拋進一個地方,不曉得這是什麼樣的地方。或許原來有很多同伴,就像你在學習或成長的時候,有很多同伴陪著你,可是有一天你要自己去感受生命的時候,你覺得怎麼沒有人跟你合奏,或許剛開頭的時候你就像迷路了,一時還沒找到路。當校長告訴賀蘭老師說:「老師,第一在傳授學生知識,第二則是當學生的羅盤」。可是他似乎還沒找到自己,就像我兒子剛回家時一樣,當你必須自己去尋找出路時很容易迷失,後來校長給他羅盤的時候,他覺得榮幸至之,好像自己已經找到新的方向。
上學期,我在網路上看到一個故事,有趣的是它讓我感覺到很多生命的風景是我們要用心去看的。這故事是說:有兩個病人住在同一個病房,一個靠窗,另一個人由於隔著簾子所以看不到窗外的景色,因為病房很無聊,他們偶而會交談。靠窗的人常告訴另一個人他今天所看到的景色,如:今天是晴天有對父子和小狗在玩耍,或著今天是下雨,有對情侶共撐一把雨傘之類的事情,他常將所看到的風景和另一個看不到的人分享。有天晚上,靠窗的病人發病一直喘,嚴重到沒有力氣去按護士鈴,隔天護士發現靠窗的病人過世了。這時沒靠窗的病人向護士提出要求要換到靠窗的位置,當他換到靠窗的位置後,他嚇了一跳,因為窗外是一堵牆。他非常訝異的問護士,為何窗外有一堵牆,之前的病人一直告訴我窗外風景如何的的好,護士說不可能,因為他是個盲胞。那時他才發現,原來先前靠窗的病人所描述的是他心裡所看到的世界。
有一對姊弟很喜歡吃大餅,只要有節日慶典都會有這種餅,媽媽知道他們喜歡吃這種餅,每次都會切一半留給他們吃,可是弟弟總想多吃一點,所以他很計較切的大小,每次都會指定要大塊的,但他覺得姊姊很會選,每次都吃到比較大塊,因為每次他吃完了姊姊還在吃。後來他想既然姊姊比較會選就讓姊姊先選,等姊姊選好以後他就說要姊姊那塊,可是當他吃完後發現姊姊還在吃,總之他用盡任何辦法都選不到大塊。直到他長大後才發現,選餅不是要選大塊,而是要像姊姊一樣吃出大餅的滋味。 |
|
~雋永的對白~ |
|
|
|
~最讓我深受感動的場景是…… |
|
|
|
~我想要和大家分享~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