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6 戀戀火金姑
9/27 玉山山腳下的布農之歌 
9/28 雲海上的島嶼 
9/29 翡翠--金門翡翠科鳥類生態紀實 
9/30
10/3 臺灣心 文獻情:王世慶先生口述
  歷史影像紀錄專輯
10/4 大屯火山的故事
10/5 六堆常民人物誌
10/6 台灣現代版畫推動者─廖修平 
10/7 魅力台灣樂活誌

 

9/26(一) 戀戀火金姑
出版機關: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林務局
索書號:DVD / 387.785 / 2298

    為喚醒大眾對螢火蟲的記憶,也喚起人們對保育的重視,導演張博鈞先生以臺北縣石門鄉老梅村為背景展開了700多天的拍攝苦旅。其所圍繞的主題是老梅村的整體水稻梯田生態圈,而不僅關注於螢火蟲的成長,內容更以黃天機阿伯的水稻田為「小劇場背景」,登場的角色有黃緣螢、山窗螢、水蠆、紅娘華、鉛色水蛇、負子蟲等,時序則按照傳統的24節氣來行進,天機伯一生遵循長輩的教誨,用心經營他的梯田,不管怎樣都不能讓水乾枯,讓田荒廢,在天機伯的悉心照顧之下,田裡作物豐收、生機蓬勃,螢火蟲、蚌、紅娘華、青蛙、水蛇……都在水梯田中找到了安身的居所。農民、農作、動物,這些生命以水梯田為中心,交織成一張綿密的網。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本片計有國、臺、英三種語言版本,分別由雷光夏、蔡振南、馬修連恩(Matthew Lien)來執行配音,搭配具有臺灣味的笛子、月琴配樂與來自生態的自然發聲,都在在為本片注入更加和諧的編曲。 影片簡介(吳佳敏.國家圖書館)

back to top

9/27(二) 玉山山腳下的布農之歌 
出版機關: 玉山國家公園管理處
索書號:DVD / 536.333 / 1227

   以中英文三種語言說明,配合著布農族的古謠音樂,以口述歷史之方式呈現。影片首先介紹玉山,早在1897年日人將它命名為新高山之前,布農族早已生存了數百年,所以可說布農族是中央山脈的守護員。年輕的布農族人建造石板屋,老人看了以後,想起以前的生活,可見石板屋在文化傳承裡的重要性。為了找回族群認同,所以他們要重建石板屋,教小朋友重新認識祖先住的地方。布農族的傳統文化由山林而生,是一種心態語言行為,山對人見故,而非人征服。

   布農族的聲音來自於環境群山而產生渾厚的歌聲,藉著祭儀的再現讓年輕人重新認識尊重敬天,利用音樂做為媒介,呈現布農族文化歷史;藉由石板屋希望把祖靈呼喚起來,讓下一代年輕布農人感受這些傳承,這是一個意想不到的成果。但savea永遠是Bunun血液裡溫暖澎湃的鄉愁,而玉山布農族的故事,將一再地傳唱,這是述說著布農族的成長歷史,藉由音樂傳達給世人知道。影片簡介(林敏秀.國家圖書館)

back to top

9/28(三) 雲海上的島嶼 
出版機關:玉山國家公園管理處
索書號:DVD / 733.64 / 1322
    本影片為玉山國家管理公園委託專業生態攝影家廖東坤先生等人所拍攝,以動植物之生態環境、四季之變化為內容,介紹「玉山」―東北亞最高峰的景觀生態。

    影片由秋末冬初、紅豔的葉片轉為白雪覆蓋的山頭開始拍攝,介紹高山鳥類、黃鼠狼、白面鼯鼠等動物如何適應山上冰冷的冬天。春日來臨,粉嫩的花苞象徵著春回大地,隨著梅雨的洗禮,杜鵑花在溫度的催化下舒展開來,為玉山添上一抹豔麗的色彩,就連臺灣水鹿、臺灣長鬃山羊等高山動物也開始活動,展現生氣昂揚的景色。

    隨著天氣的變化,動物們進入繁殖期,以栗背林鴝、青鳥等為例,介紹高山鳥類的築巢繁衍、防禦天敵的行為。夏日冶豔的玉山,爬蟲類開始活動,隨著午後雷陣雨的來臨,低窪地區積水成池,也讓泰雅晏蜓羽化、繁衍。秋天的到來,將果實催熟,臺灣長鬃山羊也進入發情期,天氣漸冷,白雪又再次覆蓋玉山山頭,玉山的四季變化,以及其間特有生物的繽紛多樣,表現了「高山島嶼」的特性。影片簡介(詹苑凰.國家圖書館)

back to top

9/29(四) 翡翠--金門翡翠科鳥類生態紀實 
出版機關:金門國家公園管理處
索書號:DVD / 388.894 / 1117
    翡翠科鳥類多半依水而居,捕食魚蝦蟹類,因此牠們共通的特徵是有巨大的嘴與短小的腳。金門常見的翡翠科鳥類共有四種,分別是「翠鳥」、「黑頭翡翠」、「蒼翡翠」和「斑魚狗」。

    「翠鳥」又稱「魚狗」,是這四種翡翠科鳥類中體型最小的,可從外表分辨雌雄,嘴全黑的是公鳥,嘴下方是紅色的為母鳥。「黑頭翡翠」的特徵是頭部為黑色,不過因為背羽是藍色的,所以又被稱為「藍翡翠」,黑頭翡翠主要在9月到隔年5月出現在金門的潮間帶與溪邊的泥灘,以捕捉蟹類為生。「蒼翡翠」有白色的喉與胸部,所以又被稱為「白胸翡翠」,蒼翡翠平日很少鳴叫,只有在四、五月的繁殖期時才會發出獨特的求偶叫聲。而「斑魚狗」因為身上只有黑白兩色,所以不稱呼牠為翡翠。斑魚狗也能從外觀分辨雌雄,胸部有二條黑紋的是雄鳥,有兩個黑點的是雌鳥。

    本影片記錄了這四種在金門出現的翡翠科鳥類的特徵、習性與生態活動,非常值得做為生態觀察的參考。 影片簡介(趙秋鳳.國家圖書館)

back to top

9/30(五)
出版機關:國立中正文化中心
索書號:DVD / 976.6 / 4621


    無垢舞蹈劇場藝術總監林麗珍繼1995年的《醮》傳述人鬼萬物生滅榮枯、2000年《花神祭》洞見人與自然神靈的連結之後,於2009年推出《觀》,作為「天、地、人三部曲」之終章,《觀》藉由鷹族神話,在靜、緩、沉、遠之間,以原創性的舞蹈語彙,虔敬內斂的表達方式,引領觀者貼近大地的內在風景。林麗珍將舞者與舞作、常民文化的生命體驗、宗教儀式等融於一體,編成《觀》,加上取材自古老文化的服裝、佈景,以及迴盪在劇中悠遠緩慢的音樂與人聲吟唱,使觀眾彷如進入遠古世界,穹蒼混沌,肉身雖無法移動,靈魂卻隨之悠然自在地飄移。兩張數位影音光碟分別收錄《觀》之演出錄影以及幕後紀實影片,看過幕後紀實影片,會更令人驚訝與感動,驚訝於舞作的完成需要多少人的心血付出,感動於無垢舞蹈劇場透過《觀》傳達的豐沛感情。看過《觀》,你會對「舞蹈」有嶄新感受。影片簡介(鄭雅云.國家圖書館)

back to top

10/3(一) 臺灣心 文獻情:王世慶先生口述歷史影像紀錄專輯
出版機關:新北市政府文化局(原臺北縣政府文化局)
索書號:DVD / 783.3886 / 1040 / 4330
    本片的主講者為我國重要的歷史學者,生於民國十七年(昭和三年),歷經日治與光復兩個年代,曾編纂《臺北縣誌》、《續修臺北縣誌》,並著有《淡水河流域河港水運史》,其本身即為一本厚厚的臺灣史活字典。王世慶老先生藉由其本身曾被日本殖民的背景,精讀了日本人所留下的三本重要臺灣史文獻,奠定其研究臺灣史的基礎。光復之後,王老先生曾任職於臺灣省文獻委員會,並在蒐集文獻的過程中做過無數次的田野調查,使其累積了豐富的臺灣史相關文獻的知識,且藉由這些知識得到了中研院的認可,聘王老先生為兼任研究員,打破了學歷大於經歷的傳統。也因此王老先生得以受國內多所大學聘邀,開課指導學生,傳承重要的臺灣史研究經驗,於臺灣史研究貢獻意義非凡。 影片簡介(徐翌庭.國家圖書館)

back to top

10/4(二) 大屯火山的故事 
出版機關:陽明山國家公園管理處
索書號:DVD / 733.337 / 4592
    在太平洋海床底部的四周,分布著一連串的火山與海溝,我們稱之為「火環」,而臺灣地處歐亞大陸板塊邊緣的環太平洋火山帶內,正是「火環」的一部分。位於臺灣西北部的陽明山國家公園內的大屯火山,為臺灣火山的代表之一。

    大屯火山群包括竹子山、大屯山、七星山、磺嘴山,約於80萬年前爆發誕生,因為有火山的特殊地景風貌與溫泉地熱資源,所以現在已經成為臺灣北部的重要觀光景點,大屯山主峰更是夏天賞蝶、秋天賞芒、在晴朗的夜晚賞夜景的好去處。本影片有中、英文版,內容為運用3D動畫與空拍的照片來介紹火山的成因與型態。並用說故事的方式、搭配優美的音樂來解說大屯火山的起源。內容生動流暢,能讓觀眾輕鬆地瞭解陽明山獨特的火山地質地形及豐富的自然景觀。 影片簡介(趙秋鳳.國家圖書館)

back to top

10/5(三) 六堆常民人物誌 
出版機關:行政院客家委員會臺灣客家文化中心籌備處
索書號:DVD / 536.211 / 0497
    「六堆」一詞,最早出現於乾隆51年(1786)林爽文事件時,當時共分為前、中、後、左、右及前敵六堆,是一種因應民變的鄉團組織,目前所認知的是聚落位置與鄉鎮對應之關係。 本影片中六堆的常民,是分別位於高雄縣美濃鎮、屏東縣高樹鄉、長治鄉、麟洛鄉、竹田鄉、內埔鄉、萬巒鄉及新埤鄉等八個六堆客家鄉鎮的客家模範人物,透過10部紀錄短片、15段人生故事,瞭解客家族群特特有的性格、想法與生活方式,藉由小人物的故事,讓民眾感受客家聚落的真實生活。

    《六堆常民人物誌》主題包括客家婦女、外籍配偶、客籍老兵、返鄉與留鄉的青年及中老年等,雖以客家常民為出發點,其實面向呼應臺灣農村現況,希望民眾可以透過七位導演的鏡頭瞭解南部鄉鎮發展及文化保存的現況,更可做為鄉土教育與臺灣在地文化的真實教材。 影片簡介(陳韋汝.國家圖書館)

back to top

10/6(四) 台灣現代版畫推動者─廖修平  
出版機關: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
索書號:DVD / 940.9933 / 0021

    七○年代初期,臺灣版畫仍處於木刻版畫階段。1973年廖修平回臺後,將新式版畫製作技巧及新觀念引進臺灣,運用油墨轉印的方式,為臺灣現代版畫藝術帶來新的風貌。

    廖修平為第29屆行政院文化獎得主,本影片透過廖修平本人的口述歷史,介紹廖修平如何開始版畫藝術的生涯。出生於萬華龍山寺附近的廖修平,受到臺灣廟宇雕刻的影響,1962年畢業於臺灣師範大學後,前往日本學習,發現了不同於臺灣版畫藝術的創作方式與素材,開拓視野,後轉往法國、美國學習專業技術,創作出漸層、彩虹、一版多色等等的版畫作品。影片簡介(詹苑凰.國家圖書館)

 

back to top

10/7(五) 魅力台灣樂活誌 
出版機關: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林務局
索書號:DVD / 733.6 / 2443
    本影片共含6張DVD,分為40集,由第1集「一場風雨過後 漂流木何去何從」開始,至第40集「魅力臺灣 森林之美」,介紹了臺灣的森林生態、休閒旅遊、自然保育、綠色造林、環境教育等等議題,多面向地介紹關於臺灣魅力樂活的一面。

    被稱之為「福爾摩沙」的臺灣,擁有蓊鬱的林木,然而近年來因為山林的開墾、天然災害的侵蝕,使得臺灣的森林環境、生態面臨嚴重危機。本影片由莫拉克風災造成的漂流木開始,介紹林務單位如何處理這些漂流木;第3集、第5集則介紹觀光休閒漁業的發展現況;第8集、第14集、第17集、、第28集、第38集、第39集等則是介紹自然生態保育;第9集、第10集、第11集、第15集、第25集、第27集等,則是介紹社區林業及休閒林業。

    透過本影片的拍攝畫面,可以讓民眾了解臺灣目前農、林、漁業的發展現況,體會臺灣之美。 影片簡介(詹苑凰.國家圖書館)

back to top

 

國立成功大學圖書館多媒體中心 校內分機:65790 電子信箱:em65790@email.ncku.edu.tw